闽都在线 建筑 月洲村里半月居

月洲村里半月居

广告位

“十里竹林到月洲,一溪桃花伴芙蓉。”大樟溪支流桃花溪在村中绕了个大弯,流成“月”字,又分隔出一个沙洲,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因此得名。

一座名为“半月居”的灰白色老屋安静地坐落在月洲村里,引人前来驻足、探寻。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幹出生并度过童年少年时期的地方,又称“张元幹故居”。

张元幹(1091年—约1161年),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人,字仲宗,历任陈留县丞、j城作少监、正议大夫等。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词人,开创了南宋词创作的先河,还开拓了辛派壮健之词的道路,著有《芦川归来集》,作品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他坚定抗金保国,不与秦桧等小人同流合污,其以廉立身、忠贞爱国的精神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赏。

张元幹故居,系明末重建,属三合院布局,建筑面积350㎡,占地面积600㎡,正对文笔峰,右靠笔架山。门楼柱撑翅角,墙为“弧形墙”,外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故居大门正门上有副对联“灵椿一株秀,丹桂五枝芳”,“灵椿一株秀”指的是张元幹的爷爷张肩孟,“丹桂五枝芳”指的是张肩孟的五个儿子,这父子六人,六进仕六同朝,加上张元幹这代,祖孙三代有十八条官带,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科举辉煌。

推门而入,大堂正厅映入眼帘,左右不过三两间房屋,木房灰瓦、老旧墙面依稀可见张元幹的勤俭廉洁。《文魁》《进士》《急公好义》……正厅上方一张张牌匾体现了张氏家族的荣誉和朝廷的嘉奖。“耕我心田,何怕尧汤水旱;出人头地,全凭孔孟诗词。”“夜极却嫌春雨闹;观书还想得精神。”……正厅里悬挂的对联、字画无不彰显着张元幹及其家人对读书的重视。

张元幹读书处——寒光阁

在张氏宗祠不远处的寒光阁,是张家子弟的读书处,张家子弟大多通过刻苦的学习取得功名,入朝为官、报效家国。相传张元幹祖父张肩孟在阁上读书,梦见一神人告之“君看异日拿龙手,尽是寒光阁上人”,遂名其阁为“寒光阁”。

1091年,张元幹出生在累世簪缨之家,其父辈不仅均为朝廷显宦,且皆是忠君爱国、善政恤民、不畏权贵的廉吏。二十五岁,张元幹开始走上仕途,然而北宋正处于走向衰落、风雨飘摇的多事之期,官风不正、腐败现象环绕。张元幹为官忠直,不愿趋炎附势与秦桧等掌权一派,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重用。

张元幹疾恶如仇,最恨贪官污吏营私舞弊,在担任抚谕使时,他每至一地,必肃清吏治,革除弊端。因为表现突出,御赐金牌云书“虽无銮驾,如朕亲临”。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张元幹任北宋首都汴京的郊县——陈留县县丞。金兵南下时,朝廷上下一片惊慌,太上皇率先以为国祈福烧香为名逃跑,众大臣也纷纷弃职脱逃。

作为京畿首县的副长官,张元幹最早得到金兵侵略的消息,也最有条件逃跑,但他却逆着逃跑的人流,力主抗战,向朝廷上了抗金方略《却敌书》,立即进入主战派的阵营,指挥杀敌,与金兵搏斗,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建炎元年(1127年),因秦桧等奸臣当道,李纲被罢免宰相,张元幹一同遭贬。而后张元幹虽被朝廷重新起用,但他目睹国势日削,赋《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表达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遭奸臣诽谤,再次被罢职。在经历几次屡起屡被贬后,他在41岁辞官回闽。

“忠国爱家,敬老尊良。孝敬父母,莫乱伦常。清廉知耻,励志自强。诗礼传家,裕后克昌。”这是张家家训,也是先人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