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都在线
早餐,作为一天生活的序曲,不仅滋养了我们的胃,更在味蕾上留下了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对于福州人而言,他们的闽都美食记忆往往从一份清晨的早餐开始。
在福州的清晨,锅边糊与虾酥是备受推崇的两大美食。不知何时开始,作为福州版的“豆浆油条”,锅边和虾酥的配搭已经成为了老福州人早餐桌上的绝对主角,锅边糊以其绵密的口感和浓郁的汤底而闻名,每一口都能品尝到米的细腻与汤的醇厚。而虾酥,则以其外酥内软、香甜可口的特质吸引了无数食客,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这两大美食,共同构成了福州人早餐时光中不可或缺的美好记忆,无声地见证着这个城市每天的喜怒哀乐。
虾酥,福州话念作“哈噜”,是一种空心的圆形炸物,里面没有虾,只是加入了一种称作”虾油“(鱼露)的调味品。虾酥虽形似欧美的“贝果”,而味道却是十足的“古早味”。老福州人的回忆里,早年的一些流动摊贩买的虾酥是有放一些小小的虾米提味的,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这绝对是奢侈的美味。但也仅仅是虾米而已。
现在,由于福州城市的快速发展,那些街头的流动摊贩也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现在的虾酥吃起来仍有福州人喜爱“虾油”味,这已经足够了。福州人也不太在意虾酥里到底有没有虾。蛎饼、虾酥、三角糕这些传统的福州小吃早已成为了福州人的食文化基因,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虾酥尽管做法简单,想要做得好吃却不容易。虾酥的制作原料头一天晚上就要准备好,先浸泡好的黄豆和早米,按一定的比例磨成浆,将浆料与韭菜碎、盐、五香粉拌匀,静待蜕变。 夏季约1小时,冬季延至3小时,观察浆面冒出鱼眼小泡,便是发酵到位的信号——这一步决定虾酥能否“炸开花”。第二天炸的时候,将米糊平铺在铁勺上,中间中间用汤匙旋一约摸一角钱硬币大小的洞,放入油锅中翻滚至金黄即可。
咬开酥壳的瞬间,米香混着韭菜香冲进鼻腔,虾油的鲜甜在舌尖蹦跳。这道看似简单的小吃,藏着福州人“将平凡食材点石成金”的智慧。一碗”锅边”搭配两块虾酥,绵软细腻,是福州人记忆中老味道,它们缠绕着温度与情感,牢牢地根植于心,无论何时,何地都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