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啸余庐位于连江县琯头镇北部青芝山风景区内,又称林森公馆。林森(1867-1943),原名天波,字子超,号长仁,自署“青芝老人”。前国民政府主席。啸余庐乃林森1923年在青芝山建的别墅,1923年至1928年林森隐居于此,啸余其意为虎啸之余的歇息。
建筑方位南偏东20°,占地面积260平方米,砖木水泥混合结构,二层,硬山顶,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正面有花圃,庐前天然岩洞上刻着林森题写的“不为米折腰”,庐前有石块垒砌半圈墙,大门朝向“折腰石”来路,门有外匾书“常关”二字,内匾书“啸余庐”三字,均为林森手书。联系当时林森心境,读其庐其题,意味深长。进门一岩为屏,上刻画家黄宾虹篆书“啸余庐”。林森当年引进和培植的名贵树木鸡爪兰、罗汉果、菩提树等依然清绿,掩映庐舍。

过岩屏小径,即见庐舍正面铁栅大门,门廊底下小园遍植花草,当年林森手植之两株金桂香气四溢。楼下正厅镌有林森自书“心”字,大可一米见方,旁悬川竹板刻之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右壁林森画像旁有于右任题联“名昭海岳千秋永,情协讴歌万姓同。”西厢有宿舍,左右有小厨房。二层右钢筋混凝土架连“一片瓦”岩顶,建为小房,供作储藏间、小厨房、小餐斤、浴室和卫生间。正间作客厅,挂孙中山先生像,朝南整扇玻璃窗,有藤制茶几和两张太师椅。旁有两只大木柜、钢丝床及一鏡橱。橱内有暗道通楼下。另一室壁挂名人字画。
1924年1月,他又回到青芝山居住,因与青芝寺住持觉非交情深厚,特地请觉非搬到“啸余庐”作伴。1925年,林森又购买山地一块营建藏骨塔,由福州著名石匠蒋元臣承建。为了行路方便,他倾囊雇工修建“啸余庐”至藏骨塔和半山亭的两条石路,还重新修葺“一线天”、“桃源间”、“虎洞”等诸多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