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公祠位于福州于山白塔寺东,西邻万岁寺附属园林补山精舍,东邻白云寺,南界于山宾馆,北临陡壁,为纪念戚继光率兵支援福建肃清倭寇而建。原建筑物已毁于清初,现在的戚公祠为民国七年所建。
戚继光(1528-1587),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菜人。17岁袭职登州指挥佥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都司佥事,后任宁绍台参将、台金严参将等职,防守台州抗倭八年,组织“戚家军”,为抗击倭寇作出了杰出贡献。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攻陷寿宁、政和、宁德,当地官军闻风丧胆,毫无战意。戚继光奉命带领六千戚家军驰援福建,戚继光到达宁德横屿,勇闯倭寇驻守的“夺命岛”,斩杀倭寇2200多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过6个小时。随后,戚继光进军福清牛田、莆田林墩,铲除了福建的三大倭寇老巢。
戚继光班师返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设宴饯别。为歌颂戚家军的丰功伟绩,后人在这里建起了戚公祠,祭祀有戚继光戎装塑像,威武庄严。戚公祠有祠厅、平远台、醉石亭、蓬莱阁及古今摩崖石刻等胜迹,隐存在古榕、古荔、龙眼等花木之中,为于山风景区组成部分。
戚公祠厅建于民国七年(西元1918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祠厅正中有戚继光塑像,两边陈列着戚继光的钢盔铠甲、军事著作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模型)等。
平远台在戚公祠南数十步,始建于宋朝,是戚继光肃清倭寇班师庆功的地方。原建筑物已毁于清初,现在的平远台为是民国22年(西元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兴建的。台高两层,红砖砌筑,下层三开间,进深两间,中供戚继光半身胸像。
平远台东北角怪石叠垒,中有一长型巨石,上镌“醉石”两字。相传戚继光抗倭胜利之后,在平远台庆功,酒后散步行至此,卧寝石上,故号醉石。石旁建有醉石亭,亦民国22年建,平面六角型,单檐攒尖顶,混凝土结构,亭柱对联曰“六军一醉海天月,山中草木皆轩昂”。醉石亭下的岩石上镌有郁达夫的《满江红》词一首。
戚公祠厅的西北面有“蓬莱阁”,原为复亭旧址。抗战中复亭为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席石有纪下令拆毁,改建为两层砖房,以戚继光出生地山东命名为“蓬莱阁”。
如今,百年戚公祠经过了修缮,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福州人面前。此次修缮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有效地保护建筑主体结构安全。通过古建筑修复的方式进行保护性修缮,最大限度保存现存建筑的历史面貌,也使建筑整体恢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