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米线

广告位

长乐市古槐镇高楼村有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叫“高楼米线”。它不是食品,而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品。而且是全省、以至全国独具特色。

“高楼米线” 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最为鼎盛。当时每年正月,高楼村几百户人家,家家都要制作一件米线作品,放在祠堂祭祖。人们诚心祭拜祖先、祈求丰年的行为,逐渐演成为富有风情的民间技艺展览。并且,家家户户暗里较量起谁家的技艺更高超,米线作品制作更精美,久而久之竟然让高楼村的正月祭祖声名远播。每年这一日子,不要说隔壁村庄,就是远到福清、连江都有人特地赶来观看。直到20世纪50年代,祠堂挪作他用后,高楼米线的制作也就沉寂了。

“高楼米线” 准备工作早在春节前就开始。先是逐粒挑选外形完整,颜色洁白,半透明的米粒为基本原料,再按比例用糯米和籼米混和磨成米浆熬制成浆糊,用以黏接米粒。要求稀薄而黏度高,黏接处平整又不易脱落。然后根据预先的构想,对不同的物体分别用厚纸片、泥坯等材料为内胎,凭制作者的设计,以米粒组成小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角形为基本单元,进行组合成形,最后取出内胎便成。

“米线”创作,作品包罗万象,形态富于变化。有的物体如动物或花卉等,制作时则将米粒染成为不同的颜色,成品色彩斑斓,形象更加逼真。有的物体如亭、台、楼、阁、小桥、宝塔等,高明的创作者又别出心裁,纯用本色米粒黏成,则冰清玉洁,恍如琼楼玉宇,楚楚动人。至于招展花枝、飘拂酒帘,楹联、牌匾之类,则用麦杆、色纸等加以点缀,小巧玲珑,分外可爱。完成之后用特制的木盘托住,送到祠堂参加展览。这天,四乡八里甚至邻县的村民,前来参观的络绎不绝。而陈姓祠堂的族长、房长们都亲临现场,对各户参展作品认真评选,分等级奖给数量不等银元。最低也奖给大红烛一对。展览结束后,不少人还搬回家里,把它摆在案头欣赏。

只是从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祠堂被改作他用。“米线”的展出失去祠堂这个载体,和其他敬祖活动一样消声匿迹。时至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己经不知“米线”为何物,当年“米线”高手所剩寥寥,他们都己届耄耋之年。高楼“米线”正面临失传的濒危状态。所幸的是据称一些高楼的老一辈人,正在蕴酿恢复“米线”创作,这真是一个可喜的消息!

高楼米线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