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重粿,俗称早米粿,用当年六月早米制作,先浸泡、磨浆,上蒸笼、架大火,蒸一重、扇一重、添一重直至九重也寓意节节高。嵩口九重粿外观细腻橙黄,光洁润滑,有如羊脂一般,富有弹性,软滑而柔韧,口感微粘。淡淡的米香没有止于舌尖,而是渐渐弥漫齿间。
很多年前,总有小贩骑着自行车在各个乡村叫卖,根据客人需要,用刀在大块上切割出你所要的斤两。厚厚的一块九重粿,用手一层层撕开,层次分明,厚薄适当。
“九重果”可能源自于妈祖信仰,民间传说妈祖于九月初九羽化,寓意纪念妈祖升天。九重粿吃时一般要蘸白糖,吃时有一股淡淡的食碱味。正是这种简单又独特的口感,让多少人为九重粿而魂牵梦萦,至今未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