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非遗·手艺 洪塘篦梳制作技艺

洪塘篦梳制作技艺

广告位

“洪塘篦梳”出自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洪塘村,是以麻竹等为原料,经破竹、破篦、刮青、制梳、烘焙篦等工序制作而成,因能够篦发去垢而不伤发,故称为“篦梳”。明代以来该村居民就以从事篦梳制造为主,至今仍为当地居民的家庭副业之一。

“洪塘篦梳”首创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至今有551年的历史。其创始者是明代洪塘郭厝里的郭界三,他制作的篦梳都放在洪塘妙峰山脚林厝山的一片山崖上晾晒,“洪塘篦梳山”也因此而得名。

“洪塘篦梳”制作过程较复杂,从取料、编织、换钻、胶梳、洗梳、全整、描刻到产品检验包装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原料选用要求生长五年以上的麻竹,取其坚实耐用,不易被虫柱;梳齿要均匀光滑,梳梁要牢固,不易动插,随着制梳工人的大胆刨新,“洪塘篦梳”改变了过去品种单一的状况,生产出“金梁”、“喷金”、“小花”、“小红”、“大印”、“大花”、“三八”、“古漆”、“通花”和“光漆”等品种。有的品种把福州漆器赤宝砂、绿宝闪金、金丝玛瑙等材料及技法应用于篦梳中梁上,使其更显精致名贵。

“洪塘篦梳”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充分体现了洪塘地区的地方特色,以及制梳工艺的精湛,具有料好工精、外表光滑,色泽鲜艳、经久耐用、美观雅致的特点,并以齿式尖圆,不会裂齿、梳发流利,既能够搔发去垢,又不伤肤,下水下汤不脱胶的优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赞扬。

随着时代的变化,篦梳渐渐失去市场。古时男女都留长发,容易打结,用篦梳梳头,既可以打理头发、刮掉头皮屑,还可以按摩头皮、舒筋活络。因为是私人物品,旧时青年男女也将篦梳作为定情物。

近些年,随着生活富裕起来,除闽南一些包头巾的妇女,西北中原一些干旱地区的百姓仍用篦梳外,很少有人会用篦梳,篦梳渐渐失去市场,在市面上几近绝迹了,而且这门手艺也后继无人。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