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中式服装令人迷恋,那旗袍更是其中一种经典的象征。也只有穿旗袍的女人,才能将东方的神韵,传达得淋漓尽致。在鼓楼,有着越来越多喜欢旗袍的女性,她们或温婉、或柔美、或妩媚,年龄、职业虽各不相同,却都钟情于旗袍,醉美于传统文化。
看过《花样年华》的人,一定都记得电影中身着旗袍的张曼玉,旗袍让她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她不停地换旗袍,换不掉的,是女人身上成熟的气息。 旗袍,大抵是一种情怀。
旗袍有分为海派、京派,以上海、北京地域为区分,主要区别在衣领、裙摆和腰身,海派的旗袍有腰身,衣服下摆的扣更往上系。大上海十里洋场,海派旗袍穿起来更为洋气些。
量体、制版、剪裁、缝制、滚边、盘扣,一件旗袍的诞生要经过多道程序,光量体就要量20多个尺寸,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顾客身形的旗袍。
单一种“抢针刺绣”技法,就分出正抢、反抢、叠抢三种针法。缠好一枚精美的盘扣,往往得花上熟练裁缝三个小时。时令、年龄不同,旗袍上搭配的盘扣不同,春节配“如意扣”“凤凰扣”,老太太做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子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人,会要求随着月份变化而更改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就连如今看似朴素的裙摆滚边,在传统的技法里也要滚上三四道,要讲究里外“一马莲叶宽”,手工细缝,一分五一针,针脚宽度绝对要一样,一道工序花上一天工夫是常事,极尽繁复。
手工裁剪制作衣服离不开“量体裁衣”这四个字,也是核心。如果深刻领会了这四个字内涵,就可以出师了。看似简单的量体裁衣,隐藏着很多学问。数学、几何推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每个人体型不一,量出尺寸,要用到数学,顾客喜欢哪种布匹料子、哪种款式,揣摩他们的心理,这需要心理学的知识。
为生活而耕作,为美感而鞠躬、抬头。“匠人”的生活也许并不具备与所制作的器物相称的美感,他们以毕生心力沿袭传统工艺,自己却寻不回传统中自给自足的平心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