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非遗·手艺 福州金箔锻造技艺

福州金箔锻造技艺

广告位

最早记载金箔技艺的文字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竭力挥椎打成。”福州金箔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朝万历三十年由中原地区传入,清朝末年,福州金箔私人作坊发展到十余家,三三两两各自为阵。其轻如鸿毛、薄似蝉翼、软若绸缎,厚度不足0 .1 2微米,需要特殊的手工艺才能进行制作完成。

熔金是金箔工艺的第一步,经计算配比,加入少量的银、铜元素,将含金量99.99%的金条然后放入1200度的高温熔炉里。经过半小时的冶炼,倒入磨具中形成金条。熔金将预先提纯的金条碾压成片,裁剪成金叶子的形状,再进行淬火。金箔的淬火必须使用茶水冷却,方能保证金箔不会相互粘连,而后用竹制小刀将金叶裁小,用指尖粘着置于两片用煤油熏炼成的特制乌金纸之间。

一般两千余片金叶为一包,将乌金纸包放在一个石墩上,打箔匠人两人面向而立,各自手持8斤重的铁锤,一推一护,配合默契,彼此呼应,朝着中间放置的石墩子上的乌金纸包有节奏有分寸地捶打。如此这般地挥锤近三万次,使置于乌金纸中的金叶长大均匀地长成金箔。打箔工匠从十几岁学徒,经过四、五年训练,才能逐渐炼成精湛技艺,打出的金箔柔软完整,破碎少,损耗低。技术不好,一锤砸下,前功尽弃,黄金不翼而飞。

打出的金箔,需要精巧的切箔绝技。切箔更为精细,训练有素的工人手拈一羽鹅毛,轻吹口气,将“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金箔摊放在切箔板上,用切箔器切割后,一张一张地将切割好的金箔包装起来。切箔工艺也是一门绝技,每一位工人最少要经过一年半的培训练功才能成熟。切箔师傅口中吹出的风能成一条直线,三根点燃的蜡烛并排放着,吹熄中间一根,而两边的蜡烛则闻风不动。凭借这般技艺.才能将沾手即化的金箔飘动自如地切割成块。金箔由于金灿华贵,实为奢侈品,运用于宫殿、寺院、陵墓工艺品、名胜古迹、碑文、牌匾……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千百年的锤击,成就了福州金箔圆、润、滑、松的特点。这不仅延续了一代又一代金箔匠人的对金箔制作的严格要求,也正是使得福州金箔制作工艺,传承至今,璀璨仍在的秘诀。

福州金箔制作技艺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