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素有送灯的习俗。因“灯”与“丁”福州方言是同音,送灯意谓“添丁”。
花灯制作的每道工序都是一门学问,尤其是扎花灯骨架的竹子,一点都马虎不得,“竹子要按扎花灯的需要劈成合适的长度、宽度,制作成适用的竹篾,再将他们放置到避光通风处直至腊月。”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竹篾才具有一定韧性,弯曲时不易折断,是扎制传统手工花灯骨架的上佳原材料。
扎骨架时,一堆竹篾在手,周永明将等比例地折弯、搭架,用浆糊和塑料纸捆绑粘贴后固定,再调配色彩、着色封釉,加上装饰。
除了准备纸、布、竹、木等材料,还要经过裁纸,染色、破竹篾、扎灯架、捏人面、糊纸等多项工序,最终才能做出一盏传统花灯。”周永明说,繁琐复杂的制作花灯技艺,让年轻人在找工作时,基本不会选择这个吃苦的行业,也没有人会待得久。
福州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送花灯,也就是送上一份“多子多孙多福”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