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晨敏
小区楼下的拐角开着一间裁缝铺,经营铺子的人姓李,大家都喊她李婶。铺子空间不大,只能容纳一张桌子和一条凳子,墙上钉的排木板上挂着各色的线轴,红的、蓝的、黑的,远远看去好像一串串小灯笼。
我第一次去这间裁缝铺,是因为裤子的裤脚磨破了。那条裤子我常穿,觉得扔了可惜,便想着找地方补补。那天走进铺门,就瞧见李婶正戴着老花镜,手里捏着针给一件衬衫缝扣子。她抬头看见我,笑着招呼说:“补衣服吗?稍等一下,这颗扣子很快就缝完了。”
等李婶忙完,我递过裤子问能不能补,她接过去看了看,说:“可以,拿同色线缝暗纹,补完看不出来痕迹。”说完,她把裤子铺在桌上,又拿粉饼在上面画下记号,接着开始穿针引线,手指轻轻一绕,线就过了针孔,动作很娴熟。
补裤子时,李婶的手也很稳,针脚细密又工整,我见了忍不住夸说:“您手艺真好,比机器缝得还齐。”她听了笑着说:“这就叫慢工出细活,缝衣服急不得,针脚要是歪了,衣裳就补不结实咯。”
我接过补好的裤子一看,果然瞧不出修补的痕迹。询问价格时,李婶说只要五块,我付了十块说不用找,她却不肯收,还说:“该多少是多少,不能多要,做生意可不能贪小便宜。”
后来我常去铺子找李婶,有时请她帮忙改衣服大小,有时是给背包换拉链。有回碰见一位小伙子拿着一件西装外套来补破洞,说是面试要穿,想加急。李婶没有拒绝,收了衣服便回复说傍晚来取。随后她便放下手里不赶的活,仔细拆开西装破损处的线,手指翻飞缝补,嘴里还念叨着:“小伙子找工作不容易,不能耽误。”听说后来小伙子来取衣服时,发现破洞不仅补好了,衣服还被熨得平平整整,当下想多给钱,李婶依旧没收,回答的还是那句话:“说好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可不能占顾客便宜。”
我曾问李婶天天缝衣裳,不累吗?她听了却说:“累是累点,可心里踏实。你看,破衣裳补补又能穿,大衣服改改也合身了,这样帮大家把日子过得省点心、舒服些,我的手艺就没白学。”
如今路过铺子,仍能看见李婶戴老花镜认真缝补衣服的身影,阳光照进铺子,落在她的手上,也落在五颜六色的线轴上。有时她把补好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门口的小凳上,等着客人来取,抬眼看见我,还会热情地跟我打个招呼。看似不起眼的小裁缝铺,就这样用一针一线,给邻里带来方便与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