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福州方言 平话之趣

平话之趣

广告位

陈欲魁

平话,就是平潭话方言的简称。久居平潭的“土著人”都把讲平潭话,叫做“说平话。”

平潭土话积淀着海坛岛地区的岁月印痕,它语言精练通俗,朴实中听,特别是一些有趣的俚语和顺口溜,用平潭话来说,真是妙不可言。

平潭话作为福州语系的方言,承载了闽越文化的精髓。可是随着平潭对外开发的脚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方言也五花八门,岛内人人说“拜拜”,城乡处处喊“买单”,各省的语调夹杂着普通话连声一片,不绝于耳,成了主导交流的语言。平潭话对于新生代的平潭年轻人,成为一种稀缺的语言交流。

现在许多年轻人,包括一部分八零后,更别说九零后都不会说平潭话。于是平潭“平话”资源日渐流失、萎缩、衰退、几近消失。尤其是在青少年与幼儿新生一代群体中,由于没教没学,他们对平话交流十分生疏、匮乏,无从开口。“会听不会说的”比比皆是,“不会听更不会说的”大有人在。平话消失,母语摒弃的可能令人担忧。俗话说: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说教值得我辈深思与记取。许多平话历久弥新,富有哲理,今天捻来,仍可见其充满活力,寓意颇丰。

“路生在嘴上”。意为出门后,勤问路就通达了。

“穷田园估强(胜过)富亲家”。意为守着薄田只要勤耕耘,就会收获,比攀一门好亲家来得更实在。

“好仔毛赚十二月钱”。意为一年之际在于正月计划,赚钱宜早,年底不慌。

“相让吃务账(剩余)”意,意为礼让盈丰。

“七奥八奥,跟火对索”。意为抽烟的人的神态,跟一根烟枪对呛。

“再讲冬节是十一月,也卖相信”。意为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跟人讲好话,讲到冬至十一月,也没有人相信。

“乍梨(儿)媳妇月底仔”。意为刚来的新媳妇比较受宠,‘乍梨’为刚来之意,还有月子里的婴孩可爱之极,跟新媳妇一样受人喜欢。

现在说起这些平潭方言俚语,许多年轻人可能觉得好土,其实,这方言背后承载着本土文化的延伸。

记得当年孩提时代读书学语文,课后老师布置作业有二:一是会念,即用普通话通读课文;二是会说,即用平话把通篇课文的意思一句一句地表述出口。十分谐趣,我们照做不误。如今此法难觅芳踪,导致新生辈们的远离平话,现在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与平潭当地文化人聊天,大家都认为平潭话是当地文化的体现,是活生生的老百姓的生活语言,更是地方文化身份的一个象征,它不仅仅是记忆的媒介,也是身份认同的特征之一。有学者指出“腔调各异的方言,仍然留着古语、言韵和文化遗存。它们已经不仅仅是地理表征和情感纽带,更凝聚为一种民族记忆”。

平潭人,说好平潭话,让平潭的语言文化魅力长存且代代口耳相传,为家乡文化润色添彩,为未来外地人认识平潭、了解平潭、亲近平潭、融入平潭,多了一门语言交流工具,这是一位老平潭人心之所想,也情之所系之感慨。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