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福州方言 “槣佉喫”的温情

“槣佉喫”的温情

广告位

施文铃

古代物资匮乏,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是让福州人“牵肠挂肚”的一件事。至今,老福州人的见面问候语还是“吃了没”。旧时,日常生活中,“吃肉”可算是一件奢侈的事,鸡鸭鱼肉常在待客时才出现在桌上。但跟着父母去亲朋好友家串门的小孩子,总能得到特别的关照。福州人款待亲友时,饭菜上桌后总要热情周到地反复劝客“槣佉喫”,小孩子通常也懂得在听到东家这句话后才能动筷。这句福州话的字面意思就是“(鸡肉鸭肉)夹去吃”,它表达了东家的心意,作客人千万不要“作客气”。听懂这句短语,才能体会老福州待人接物的温情。

但现代汉语“夹”在福州话里读什么音并不这么简单。在福州话中,“夹”字分别对应着“夾、裌、槣”三个既不同字义、也不同读音的字。要辨别它在语句中表达的意思,来判断福州话发音。

以“夾”为例,该字从甲骨文中来,象形的它表示左右两方相持,中间者受限制。福州俚语有“尾仔夾呢做侬”(夹着尾巴做人)。此处的“夾”,用福州八音拼切读为“求登切8”,意思是做人要小心谨慎不张扬,忍气吞声可避人祸。

“裌”字本义在《汉语大字典》中的注解为:夹层的衣服。如福州话里的“裌仔”,是有衬里的背心。“裌”用福州八音拼切读为“求山切4”。包含这字的福州俚语有:“蜀年倚望蜀年好,汗衫补成破裌袄。”旧时平民生活艰难,总是一年盼望下一年的日子能够转好。一年年过去了,薄薄的汗衫补丁上添补丁,最后都补成厚厚的裌袄,贫困的生计却依然如故。

上文提到的“槣”字,本义可见于《集韵》,意即以箸取物。“槣”用福州八音拼切读为“求添切4”。福州俚语“者槣蜀箸就戽蜀脸前衱”,指参加宴席,开席第一筷就把汤汁弄到衣襟上。指行为不够谨慎,刚开始就闹出状况。也比喻一些谋求私利的行为,一开始就败露了。

还有“粈侬呢喫呒敢槣配,帮侬呢睏呒敢拔被”,这里的“槣配”指吃饭时夹菜配饭。说的是搭伙吃饭不敢夹菜,寄居他人处不敢拖被盖严,形容与人搭伙或寄宿亲友家时的窘境。不是一家人却要在同一锅里吃饭,自己毕竟是客难免拘谨,吃饭不敢大胆夹菜。冬夜里寄居在亲友家“帮铺”,共同盖一床被子,夜里被子盖不严身体,若拉被子盖好自己而让主人受冻,心里就会过意不去。

“喫一槣二睨三”,这句俚语生动描绘宴席间贪吃者的神态:嘴里吃着一块肉,手中的筷子“槣”住另一块肉,眼睛还要斜瞄着盘中,锁定下一筷子的目标。这句话里的“睨”,把饕餮者的丑态描述得淋漓尽致。

“贪大槣着骨”,指贪图大块肉,结果夹到的却是骨头。过去,在宴席上夹取食物有规矩,你夹一筷我夹一筷,通常不可多夹取食物。而贪婪的人一下手就直取碗中貌似最大块的肉,哪承想那一大块竟然尽是骨头,寓意贪心倒吃亏。

这些俚语老话,都保留着老福州人的岁月记忆。今天丰衣足食的生活其实来之不易,福州方言俚语以朴素的文字表情传意,也启示后人要珍惜衣食、善意待人。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