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匠

广告位

刘强

这天,小区楼下响起了“磨菜刀,磨剪子啦”的吆喝声,那声音抑扬顿挫,自成曲调,很是特别。出去一瞧,发现是一位老人扛着一条长凳缓缓走来,我急忙叫住他,招呼妻子,把家中钝口的刀与剪子,拿下去找他磨一磨。

老人衣着简朴,头上戴的帽子没能包裹住花白的头发,脚上的运动鞋带着一些泥浆斑点,看上去仿佛一个个来自他乡的邮戳。老人带的长凳一头固定着一块磨刀石,旁边还挂着半截塑料瓶,瓶中装着一些混浊的水和一把木柄毛刷。凳子的另一头,挂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老人从包里取出一个手摇砂轮机,将它固定在板凳上,之后他穿戴好围裙,着手开始准备磨刀。

老人先翻看了一下我们拿来的几把刀与剪子,然后将它们分拣成三组。老人说,这些刀和剪子中,有的需要先用砂轮打掉卷口,有的需要先放在粗砂石上将钝口磨平,有的可以直接放在细砂石上打磨。虽然老人的手像饱经风霜的老树皮,但看上去却充满了力量。只见他聚精会神地摇动砂轮机,轮子飞转的顷刻间,原本锈迹斑斑的刀面就露出了洁白的肌理。紧接着,老人双手紧握刀背,将刀口抵在两头微翘的磨刀石上,来回推动。他一边磨刀一边洒水,有时用手指横向擦拭刀锋,发出“嚓嚓”的响声,有时又闭上一只眼,去瞄刀口是否呈一条直线。最后,老人用一块油布把磨好的刀和剪子分别擦拭了几下,一把把锃明雪亮的刀和剪子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妻子拿来一块布,试了试刚磨好的剪子后,便不停地夸赞剪子变得锋利好用。听到妻子的夸奖,老人露出了憨憨的笑容,他说自己除了种地之外,也以走村串巷磨刀磨剪的方式为生。在农闲时,他常会带着磨刀工具外出,赚点钱补贴家用。

老人最后感叹地说,磨刀磨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艺,在民间,磨刀匠曾与补锅佬、打铁匠、木匠等统称“九佬十八匠”,磨刀匠在过去也是属于手艺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手艺变得越来越冷门,生意也随之变差了。言语之间,老人有些伤感,我告诉他,记得宋朝吴自牧在《梦粱录》就有对磨刀匠的详细记载:“修磨刀剪、磨镜,时时有盘街者,便可唤之。”可见这一古老的手艺,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于民间,希望他能一直坚守下去。

稍作休息后,老人笑着扛起长凳离开了。不远处又传来那独特的吆喝声:“磨菜刀,磨剪子啦。”他是行走在大街小巷的歌者,也是热爱生活的匠人,用一双粗糙的双手磨去了生活的锈迹,用带有乡土味道的吆喝声,穿越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亮出了内心深处那份纯粹的坚守。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