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子一
记得有一回,在火车卧铺车厢里,一位北京的阿姨跟我闲聊,问了我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兰州牛肉面馆晚上吃的人那么少?”
“因为兰州人习惯早上和中午吃牛肉面,这两个时间段吃牛肉面,省时省钱,而且还吃得香吧。”我认为是这样的,便对北京这位阿姨说。“哦——怪不得,我原本想晚上去吃,没想到离得最近的一家居然打烊了。”阿姨边说边打趣地笑了笑。
其实,近几年为了照顾外地游客,许多大型牛肉面店实行了24小时营业制。我曾在兰州之外的地方吃过当地的兰州牛肉面,但无论色还是味都差了那么一点。有人说是调料的缘故,有人说是厨师的水平问题,但我觉得这都不是根本问题,关键在于兰州牛肉面有它独特的灵魂,即“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是指牛肉汤的清,二白代表萝卜,三红是指红辣椒,四绿是香菜(蒜苗),五黄是指多种细度的面条。
记得小学有段时间,我每天的午饭都是牛肉面。那时候我徒步回家,每当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就看到爸爸端着两碗面在马路对面等着我。又累又饿的我迫不及待地穿过斑马线,和爸爸坐在店外的桌子前。两碗面在阳光的映衬下冒着热气儿,面条一根一根像被梳理过的似的,整齐地卧在碗里,形成了一张“网”,它们好似享受着牛肉清汤的浸润。油红的辣椒漂浮在面与汤之间,微微闪着光,绿色的蒜苗和香菜末星星点点地撒在汤面上,此时用“绿叶配红花”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我眼巴巴地注视着其中一碗。爸爸拿起醋壶给每一碗淋了一点儿,又用筷子将其中一碗里整齐的面条捞起来搅了又搅,一瞬间香味扑鼻而来,我的肚子随即咕咕地叫唤起来。我迅速拿起筷子捞起面条往嘴里送,牛肉汤鲜香四溢、面条柔滑细腻,味蕾完全陶醉在美味之中。
外地人通常认为,一大碗牛肉面下肚能顶两顿饭,其实在兰州,有很多人能一顿吃两碗牛肉面。小时候我常看到吃两碗的人,很惊奇地问爸爸:“他们的胃怎么那么大?”爸爸笑着说:“两碗算什么,我曾经请一位民工师傅吃牛肉面,他自己又带了5个大饼,吃完了面,大饼泡汤里继续吃。”
小时候的我经常和爸爸吃牛肉面,爸爸去买票、排队端面的时候,我总会坐在凳子上观察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他们哪怕是需要排长队、哪怕没座位,都要吃上一口鲜香美味的面,才觉得浑身酣畅淋漓。
如今,不论我走到哪座城市,几乎都能见到“兰州牛肉面”的身影,时常也会走进店里去寻找家乡的味道。据说兰州牛肉面发源于清朝时期,在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亘古不变的是那碗“绿、红、辣、鲜、热”的绝味,它不仅承载的是兰州人对美味的眷恋,更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