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

广告位

平川

已经到了“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仲冬了。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诗曰:“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黄钟随气改,鹖(hé)鸟不鸣时。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大雪节气已是岁尾,在元稹的诗里,阴极的岁末,就如一天中的暮色,令人留恋,令人珍惜。

南方人对于纷飞的大雪,大抵都心向往之。我喜欢高村光太郎的《山之四季》,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雪的描写。他说:“每到积雪时节,四面都是白雪,连个人影也见不着。此时待在屋里,只能听到炉火哔啵的响声,以及水壶里微弱的声音。感受着悄然无声的世界,便觉得自己像聋了一般。”“一个人待的时间太久,也想见别的人,就算不是人,其他的飞禽或者走兽也行。偶尔听到啄木鸟在屋檐下啄着草籽,都心生怜爱。”

中国古代,《尔雅》将大雪节气的农历十一月,称为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对于天下农人而言,这是难得的农闲时期。一切的劳心劳力,到了这个季节,都显得不合时宜了。

世界万物都在冬藏,暗地里悄悄吐故纳新。

秋天里落下的那些草籽、树籽,在雪下悄悄吸收阳光,孕育新的生命。麻雀、乌鸦秋天之后就脱去旧羽毛,换上又厚又密的新羽,抵御寒冷。狐狸、野兔,秋天也是要换毛的,它们的皮肤下还长出厚厚的脂肪。

从大雪到冬至,天黑得愈来愈早,夜也愈来愈静了。人在这样的静寂中,思绪会长出枝丫,泌出灰色的叶,绽开透明的花。

大雪之后便进入仲冬,万物闭藏,古人以仲冬之月为“畅月”。“畅”是充盈的意思,此时,万物当充实于内,而不发动于外。《礼记·乐记》上说:“春作夏长,仁也;秋收冬藏,义也”,所谓的“义”,即道理,指天地间经久不变的常道。

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之中,冬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过程,既是前三个过程的终结,也是前三个过程复始的基石。对于中国人来说,冬藏还含有养生之意。养精蓄锐,休养生息。

《遵生八笺》说:“冬三月,六气十八侯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冬天是修养脏腑的好时间,人的精神应该也有所敛藏。不该有的欲望和情志要收敛。

时序进入冬令,民间常有进补的风俗。进补也是一种“藏”,收纳自然界的能量,孙思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肉御寒之俗,各地都有。北方人多食牛羊肉,抗冻,南方地区多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

杭州人食酱鸭。清人洪如嵩补辑《杭俗遗风》记载,“酱鸭一味,以杭城绍酒店所制者为佳”,各个酒肆自制酱鸭,多达数百只,一过冬至就销售一空。

闽南人食姜母鸭,不仅可以气血双补,还可以滋阴润肺。福州人大雪节气后,喜食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当归补血,党参补气,羊肉大补元阳。

晚来天无雪,来个羊肉炉?

窗外阴冷,季节寒凉,围炉拥坐,与家人相处、被食物与茶汤香气包裹的冬日,总是充满了温馨。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好,亲密拥抱四季的日子,都是鲜活的、温暖的、美好的。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