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美食 福州的年糕

福州的年糕

广告位

年糕是汉族传统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福州人很重视年糕,在除夕吃团圆饭前,祭祖时都要将年糕摆上。年糕谐音“年高”,有发财、步步高、甜蜜的意义,意思就是要新年进步年年高。在福州人的年夜饭里,年糕作为一道特色的甜品必不可少,不仅仅因为它香甜软糯,更取其“年年高”的吉祥寓意。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福州的年糕叫做糖粿(福州方言的谐音),是将糯米粉和米粉加糖和成面团,白糖红糖均有,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花生、红枣、红豆等。再放在铺满斋叶的蒸笼子里蒸熟,其味道香甜软糯,回味无穷。

福州年糕分为四类:红年糕、白年糕、萝卜丝年糕(咸的)、芋头丝年糕(槟榔芋头丝揉进红年糕)。年糕谐音“年高”,有发财、步步高、甜蜜的意义,寓意新的一年圆满甜美的生活。

福州的年糕

为了让年糕更好吃,老福州人喜欢做“金包银”。就是把年糕切成块,放在打好的蛋液里沾一下,然后放到油锅里炸,等到年糕表面颜色变得金灿灿时就可以出锅了。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大夫伍子胥为了防止外敌的入侵,带人修筑城墙。城墙修好后,他对自己的心腹说,以后国家遭受外敌入侵,国民饱受饥寒的时候,可以在城门下挖掘寻找食物,不久伍子胥遭到陷害自杀身亡,越国乘机入侵,遍地狼藉。人们在危难时刻想起夫子说的话,便在城门处找到形似砖石的食物,渡过了难关,此时正值年关岁末,这种食品就被称为年糕了。

还有一个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为了喂“年”度关,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了。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