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文学与艺术 童年的露天电影

童年的露天电影

广告位

刘志华

说起电影,也许你会想到爆米花、可乐、音响极好的影院。而我想起的则是火把、手电筒、长板凳以及星光灿烂、风儿轻轻的夜晚。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的村庄尚未通上电。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电影是一场视觉和精神上的盛宴。孩子们盼一场电影如同盼望过年那般热切。打猪草,喂鸡鸭……孩子们早早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家务,大人也比往常更早收工。日落时分,袅袅的炊烟在屋顶竞相升起,孩子们狼吞虎咽地扒拉几口饭便匆匆往放映地点赶去,生怕错过一丁点电影内容。

通常,露天电影会在学校操场或晒谷坪放映。天还未黑孩子们便早早地搬去板凳占最佳位置。放映机周围首选,在那可观看工作人员换片等。傍晚时分,银幕已高高挂起,工作人员在大坪中央安装着放映设备。孩子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大坪上跑着,跳着,叫着,好不欢喜。一群孩子围着放映机上下察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神奇的机器怎么能装下那么多人,要是没大人在,估计他们会把机器拆下来一探究竟。而放映机旁那盏悬挂在竹竿上的电灯,也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它比我们家的煤油灯明亮多了,孩子们巴望着哪一天自家也有盏这样的灯!

夜幕降临了,乡亲们扛着长板凳,拿着火把或是手电筒,从村子的各个方向陆续赶来。很快晒谷坪里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坐的,站的,勾肩搭背的,骑在父亲肩头的,姿态万千。随着放映机轮子“吱吱”地转动,一束强光投射在银幕上,电影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开始了。原本人声鼎沸的晒谷坪瞬间安静了下来。那时观看的电影是黑白的,影像还不怎么清晰,有时图像中还会出现一道道划痕,甚至断片,但毫不影响大家观看的兴致。遇到卡带或是换片时,人群一阵骚动,站起来伸伸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孩子们在这间隙还不忘嘻哈打闹一番。

记忆中,童年观看的电影几乎都是战争片,爱国的种子在观看电影时悄悄萌芽。战斗开始,炮火连天,大家的情绪跟着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敌人来啦!在后面!”当看到敌人偷袭时,心急如焚的孩子们不安地跺着脚,有的还忍不住叫出声来。倘若敌人被打中时,大家高兴地拍手叫好。因为见识有限,观看电影时偶尔也有搞笑的事情发生。如遇到炮火轰炸后烈火熊熊燃烧时,好奇的小男生快速地冲到前面去看银幕着火没……

电影结束后,人们扛着板凳朝着自家的方向走去,孩子们则意犹未尽、一步三回头地盯着银幕看,直到银幕上出现大大的“剧终”,才死心塌地跟着大人回家。若是在夏夜,回家路上的景色比电影还精彩。行走在田间小道上,夜风清凉,禾苗沙沙,虫鸣蛙叫声此起彼伏,萤火虫忽闪着黄绿色的荧光四处飞舞。孩子们追逐着沿途的萤火虫,口中时不时还说出一句电影台词模仿着电影人物打闹一番。欢笑声在回家的路上荡漾。

洒满月光的晒谷坪,占位的长板凳,高高挂起的黑边白银幕,宛如一道风景绽放在我们的童年里。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