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成选
父亲的电话打来,听筒里满是嗔怪。他念叨着竹笋都蹿得老高了,我们还不回家挖笋,可那话语深处,分明藏着对孙女浓浓的思念。仔细想想,自开学至今,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因工作缠身,我只是偶尔给独居家中的父亲拨去电话,通话时也总是匆忙诉说着忙碌,一次又一次推迟了回家的行程。
幸而,女儿的声声催促重新点燃了我归家的渴望。收拾好行囊,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向着那魂牵梦绕、生我养我的故乡疾驰而去。抵达山脚下,一片葱郁的竹林撞入眼帘。竹林下,刚被雨水悉心润泽过的笋在斑驳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莹润透亮的光泽,一闪一闪的,那般熟悉,那般惹人怜爱。我的思绪,早已飘进了儿时那片充满欢乐的竹林之中。
童年的快乐时光仿若就在昨日。那时的我们,没有如今孩子琳琅满目的玩具,那片竹林,就是我们最棒的乐园,竹林的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我们的足迹。
犹记得,太阳刚刚西沉,走在山中蜿蜒的羊肠小道上,还能感受到雨后那丝丝缕缕的凉意。漫山遍野的野花恣意盛开,金针松青翠欲滴,许多花草树木叫不上名字。它们陪伴着我们这些懵懂的孩子,让我们在归家的山路上不再孤单。
听父亲讲过,那是20世纪80年代分配到的自留山。父亲不辞辛劳,用汗水浇灌这片翠绿。我们这群小孩子也格外喜爱,常常趁着放学或周末,约上几个小伙伴,一头扎进竹林。有时玩激烈的打土仗,有时模拟温馨的过家家,有时比赛滚土球,有时欢快地荡秋千……玩得兴起时,常常忘了回家吃晚饭,直到九婶那极具辨识度的大嗓门远远传来,小伙伴们才恋恋不舍地各自散去。神奇的是,我们彼此心有灵犀,无需约定,第二天又准时相聚在这片竹林,或许这就是所谓的 “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在诸多游戏里,我们最爱玩的当数荡秋千。那段时间,父亲也常常来到竹林,看着我们尽情玩耍,嘴角挂着笑意,还时不时大声叮嘱我们要小心。有时,父亲也会加入我们的行列,时而和我们一起尽情疯闹,时而静静地在一旁看着。一旦我们不小心碰到他视作宝贝的竹笋,他就会轻声呵斥,生怕那些竹笋受到一丝伤害。而我们哪管得了那么多,一个刚从粗壮的竹子上滑下来,另一个就像敏捷的猴子般蹿上竹梢,个个兴奋得如同打了鸡血,直至九婶的呼喊声再次响起。那时,充满欢乐的说笑声、父亲温柔的呵斥声、九婶的呼唤声,还有风拂过竹林发出的呼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山谷中久久回荡。
我正沉醉在那片翠绿带来的美好回忆里,妻子的一声轻唤,将我拉回了现实中。不知何时,路边的竹笋已褪去笋衣,有的还长出了嫩绿的枝叶。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它们像是害羞的少女,微微含笑,在风中轻轻摇曳、翩翩起舞,仿佛在热烈欢迎我们这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归来。
一个高大的身影突然闯入视线,父亲正站在路边,目光紧紧凝视着我们回家的方向,嘴角带着一抹熟悉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