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忆旧

广告位

傅振明

盛夏时节,建宁荷香拂面,这座被闽江源头水系滋养的古城,千亩荷塘铺展一片翠绿。我曾在建宁插队,知青们插藕采莲至今难忘。

当地老话说“清明播种,谷雨下田”,待莲种微微露白便可插藕。清明时节闽北寒意依旧,女知青们赤脚踩进刺骨的塘田泥中,冰凉的泥水漫至小腿,冻得脚趾发麻,仍将发芽的莲种一粒粒按进淤泥。男知青腰系竹篓,将越冬的藕种从淤泥中请出。那藕节上还沾着去年塘泥的锈色,断口处已冒出嫩芽。老队长弯腰示范:“插藕要趁晨露未干,斜插45度。深了闷芽,浅了漂塘。”我们学着把三节藕种斜插进泥里,塘底比想象中柔软,每走一步,黑油油的淤泥就从趾缝间汩汩涌出。每插完一株,要在泥水里踩出个脚印窝,给下一株留位置。

小满刚过,荷钱初展,满池浮起翡翠般圆润的新叶,就如晚唐李群玉《新荷》中“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所描绘的意境。我们知青种的古莲苏醒得比寻常荷花迟缓,直到芒种才在层层叠叠的碧玉盘间忽然探出半开的花苞。当“小荷才露尖尖角”时,整个知青点男女闻讯都跑来围观这片自己种下的莲种,个个眉开眼笑。

小暑藕节最“贪蓬”,一梗双蓬的必须摘除。大家没入齐腰深的莲塘,指尖在梗节处轻轻一折,“咔嚓”声遥相呼应。夏日里,莲藕在泥里乱钻,有时竟钻到田埂边上,“转藕头”也挺有趣,莲农将“乱钻”的藕头轻轻拨回田中。这工作得心细,太用力藕容易断。莲农说,种植时要注意芽头朝田内斜插,定期检查莲鞭走向。

老规矩说“荷花开三日,头日展颜,次日授粉,三日凋零”。授粉有“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授粉要赶在太阳爬过金铙山之前,那时雌蕊柱头上的黏液最润。我们学着莲农用拇指托住花托,食指蘸了花粉往柱头上抹三下,这是老把式操作。一阵风拂过,花粉便纷纷扬扬飘散。晨光中,蜜蜂们从这朵飞到那朵,不经意间就完成了生命的传递。

赤日灼空,荷塘的莲蓬渐渐饱满,采莲的时节来了。晨光熹微时,莲农背着竹篮下塘,竹筏滑入荷海。青莲蓬要趁露水未干时采,此时莲壳尚软。莲农手把手教我们:“采莲要稳、轻、准。”只见他侧身穿过荷叶,手指轻轻一掐,一个饱满的莲蓬就落入了袋中。

晨露未晞时采下的莲蓬,带着山野的灵气。青翠的莲壳最是娇贵,要在日头西沉前处理完毕,迟了莲壳就会变得顽固。我们并排坐在祠堂斑驳的廊檐下,拇指寻到莲蓬底部微凹处,轻轻一抵“啵”的一声脆响,浑圆的莲子便从青壳中蹦出。力道掌握要恰到好处,轻了青衣脱不掉,重了伤了莲肉。

建宁人种莲、赏莲、唱莲的习俗传承千年。漫步荷畔,常有莲谣传来:四月种荷五月花,六月莲房结子丫,七月采莲八月卖,九月留种待明夏……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