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语中“先生 ”一词可以指称好几类人,最通常的应该是“老师”。小时候在学校犯了错被老师告状,回家时家长一句“汝先生给我打电话了”,其威慑力就足以让我胃口全无,随即乖乖认错。
不仅是老师,老师的家人也可以沾“先生”的光。福州话中,老师的子女分别叫作“先生大哥”和“先生姐”,老师的妻子则称为“先生母”。在家中长辈年少的那个年代,有些老师的年龄比学生大不了多少,偶尔会带自己的孩子一起来学校。而十七八岁的大孩子,见到了老师尚在稚龄的孩子,一样会笑眯眯地上前以“先生大哥”“先生姐”地打招呼。若是遇见了“先生母”,有时也会调侃、八卦两句老师和师母的甜蜜感情。
当然,不独是在福州将老师称为“先生”,只不过“先生”在福州的私塾时代,还有更专业的细分。作为海滨邹鲁,福州曾盛行私塾。福州话中的“ 先生”,统称任教私塾的教书先生。而“人家斋先生”又分为“坐斋先生 ”及“请斋先生”。前者是在自己家开设私塾,后者则是被东家请上门的。
福州话中的“先生”还指“医生”,并且大多是中医。儿时的我体弱多病,去中医院的频率高得让相关科室的“看病先生”都把我当作了“熟人”。中药苦涩,每到喝药时我便十分不情愿地 ,惹得一家人着急。
除了以上两种职业,福州话中的“ 先生”,是指旧时在账房管理银钱货物出入、记账、算账的人,大约可以替换为现代的会计师和出纳;“地理先生”指以看风水为职业的人,也称为“风水先生”。“地理先生”通晓关乎住宅、坟墓等的选址、坐向、建设方法及原则,负责为东家选择合适的地方。
福州话里还有一种“先生”比较特殊,那就是称以算命为职业的“看病先生“。在福州,还有地名与“看命先生”有关,那就是鼓楼区的择日街。相传,曾有一位儒生落榜后在这条街上从事“择日”,他的“神机妙算”让这条街声名远扬,此处也聚集了更多的“看命先生”,逐渐发展为“行业一条街”。现如今择日街不复往日景象,成为福州大街小巷中的一处寻常巷陌。
现在漫步福州街头,偶尔还能听见一句“先生”。这个日常称谓大多仍是福州古早的含义,它不区别性别,意在对方的职业,和普通话中对男士的尊称没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