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的最初,那一碗芋头面,应是洋溢着女主人寻求精致饮食的生活热爱。那是女主人试图疼爱家人,试图改善饮食,试图提高生活质量的巧手慧心创造出来的。否则,粗糙的芋头,粗糙的番薯,是变身不出这么精致的面条的。美好的想法实现为事实。可以想象,当她端出这热气腾腾、飘香可口的芋头面,她的心里有多么喜悦,而稚嫩的孩子会叫着“妈妈”而欢呼雀跃,还有为她骄傲的老公,欣慰的公婆,还有小姑小叔们的愉悦等等。一家人尽享着天伦之乐。生活总是因了你的热心而显得有趣丰富,进而有了那些可心的温暖和进步。第一碗芋头面产生了,融汇着家和亲人的温情,然后交相被效仿学习而传遍乡里乡外。
如何制作一碗芋头面,不难,也不简单。一碗芋头面要用到两样主材:淀粉和芋头。还需一样配材:高汤。
首先是如何将番薯制出淀粉。第一步先把番薯洗净,尽量将外面薄薄的那层红皮洗得磨损脱落,后面做出的淀粉会更洁白细腻。第二步将番薯粉碎,以前用番薯切,切成细条,现在可用粉碎机破碎。第三步将破碎的番薯渣浆加水,分离成红薯渣和浆水,现在可用离心分离机。第四步把浆水倒在木桶里澄清。第五步完全澄清后,放掉上面的清水,剩下沉淀后的红薯淀粉。然后要倒出,分成小块晒干。收藏备用。想做芋头面的时候随时取用。那些纯手工制作的环节,那些耐心,一丝不苟,让人肃然起敬。
然后做芋头面时就需选芋头了。制芋面,选芋头是关键,最好要选白芽芋头,因为它的粘性大,制出的芋面会更滑顺。先将选好的芋头洗净蒸熟。然后将蒸熟的芋头去皮趁热与番薯粉相混,用手揉压,使番薯粉和芋头充分均匀地混和在一起,至面团不粘手再分小块,揉成手握得住的团。汤锅开后,用“蕃薯切”(闽东方言)架在锅上,推切着成圆条状,一根一根相继落入滚烫的锅中,边切边煮。
在前洋,用的是柴火灶,铁质大锅,连同番薯切,这“传统如意三宝”才悉心呵护出了正宗的前洋芋头面。煮面的汤也是很有讲究的,可以依据个人的喜好,加入牡蛎、芹菜、瘦肉、蛤蜊等佐料,有的人喜欢加点红糟或者乡下人家自酿的红酒,待芋面浮起成晶莹剔透状,就可以出锅了。滑滑的、热热的、浓浓的汤汁,十分入味,好吃。面条是温和而筋道的,混着葱花,好看。红酒和芋头混合,特别馨香可口,将面食的风味发展到极致。而那些制作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就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因为资深的年月而有了意味的沉淀。
芋头是天然有机产自前洋这灵秀之地的,水是前洋清甜的山泉,这些无疑都为一碗前洋芋头面保证了品质的精致独特,相互浑然一体,并且是绝对的健康绿色食品。一碗芋头面里也有着理性与感性的精致融合。充饥是一种理性,而喜欢这制作的过程和品味的心境则是一种感性。这些都让人对芋头面的青睐经久不衰,而且蔓延至村外更加广阔的天地。很多人慕名前洋的村落古韵而来,也同时因着对前洋芋头面的传统美味向往而来。美食,不可辜负。一碗前洋芋头面,朴实的乡里乡味,将给你许多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