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美食 屏南一捧雪

屏南一捧雪

广告位

每年冬季,地处山区、海拔略高的屏南,都有一两场或大或小的雪,羡煞南国一些终年不见雪花的城。而你若在春秋与酷暑到屏南,这里人也会为你奉上一种名曰“一捧雪”的点心,它洁白如雪,柔软香甜,让人入口难忘。但你一定会惊诧,这道新鲜又特别的点心,竟然出自古老的糯米香。母亲说我自小就是个“糯米袋”,糯米做的各种点心都爱吃,这种偏爱从少年一直到中年,或许,还会到白头。这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偏好,但其实,对于古老的糯米,我还有另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漫长的数千年岁月里,糯米在饮食中渐渐走向普及。从只有祭神时专用,只为令人敬畏的神灵所食,到卑微的人类自己也可以吃;从只酿酒供给贵族饮,到寻常百姓家中物;也从只在年节吃的糍粑、汤圆和粽子,到平日里常见的糕点和糯米粥。这个过程,见证了糯米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它既雍容华贵如大家闺秀,又淳朴率真似小家碧玉,如此平和不骄的性情,怎能不令人喜爱?

屏南一盘雪传统制作技艺自清乾隆元年(1736年)形成,280多年来承传不息,清沈钟《县志·物产》载:“凡天地间特产,皆民生日用所需。”屏南地处闽东北鹫峰山脉中段,平均海拔838米,是福建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这里山高林密,清泉醇冽,有着得天独厚的制作一盘雪之优质原材料高山糯稻米、赤豆、蔗糖以及猪油。二百多年来,此项技艺一直流传于双溪古镇及周边山区民间与镇区商业街坊,以商家自制或小作坊生产形式存在,是双溪清代以来重要的民间小食与宴席美食制作技艺之一。

盘子上,看似一团白雪、闻起来又香味浓浓的糯米饭上点缀的几条冬瓜糖,是儿时表现棒棒才有的奖赏。此时它们已经融在糯米饭里,看起来透亮透亮的,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更有几个鲜红的樱桃或小番茄,以及几根青葱的香菜,在一旁催促你快快下箸。而一旦你夹一撮放入口中,居然还有惊喜,原来外表洁白的糯米饭,还有红色美容豆做的内馅。多么暖心的“一捧雪”呀!还有比这更贴心的设计吗?不一样的颜色有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清清白白……

听名称可知,这“一捧雪”虽属于米饭类,却也是一道雅食。因此有时候,一个宴席上可能会糯米饭和糍粑同时上。这样的话,你恰好可以细细比较一下这两姐妹的差别。当然,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你还可以将这吉祥又美味的“一捧雪”另外打包回家,与家人再一起品尝,让这捧“雪”,也化在他们的嘴里,暖到他们的心间。

一盘雪选料备料较为讲究,选用的糯米要高山产之高杆糯稻加工而成,加工时注意保持谷粒饱满完整;选用赤豆以当地当年产藤本为佳;选用白砂糖以蔗糖制成的白砂糖最好;猪油选用成品猪膀油熬制为佳,不用杂油以免有异味或不易凝结。这份特色甜点的整个制作过程可以归结为六个字:一浸两蒸一扣。这第一蒸,只将浸泡好的糯米蒸到八成熟。蒸糯米的这段时间,则被充分利用来做香甜的豆馅。然后,把适量的猪油涂抹在圆形的碗底,铺上热腾腾的八成熟糯米,撒上白糖或冬瓜糖,塞入豆馅,再铺一层糯米饭,压实。为了使香甜两味与糯米完全融合,还要再拿去蒸一回才行。终于到最后一步了,从蒸笼里取出费尽心思的这碗东西,将其倒过来,往盘子里结结实实一扣,就将它留在盘子上了。

看起来普通的一碗甜点,从进锅到出锅,竟然要耗两个多小时,而每个细节,又都必须小心翼翼。蒸的时间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油和糖的量,也要放得不多不少,才会香而不腻。为了让它色香味俱全,厨子们可真是煞费苦心了。由于上桌时大多是用盘子装着,也有人因此称之为“一盘雪”。但人是有情的,一份匠心就是一份执着。所以我更爱有“捧”字的那个,总觉得只有它,才能将制作者那份执着的心意包含在其中。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