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三对厝——歪门邪道

三对厝——歪门邪道

广告位

由庆园厝、祥园厝、隆园厝组成的三对厝,是清代中晚期福建省永泰县盖洋乡的郑氏三兄弟花费十几年时间和一万余两银子打造的大型民居建筑群。三座大厝皆规模宏大,有房百余间。如今,三座大厝已经在永泰县的青山绿水间相携相守近两百年,一如它们的主人们那般兄弟情深。

布局讲究的风水大宅庆园厝正堂明间三对厝,只有很少人听过它的名字。它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盖洋乡,是由郑汝训、郑汝器、郑汝祥三兄弟在清朝道光年间修建的大型民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为一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八千多平方米。它不是一座古厝,而是由庆园厝、祥园厝、隆园厝三座大厝组成的建筑群。不过当地人还是习惯用三兄弟的名字分别称呼它们:汝训厝、汝器厝、汝祥厝。

三对厝并非同时修建,老三郑汝祥的隆园厝最先修建,老大郑汝训接着修建了庆园厝,老二郑汝器最后修建了祥园厝。三座大厝比邻而居,呈“品”字形静卧在海拔七百多米的青山绿水间。大厝旁水田青翠,果园飘香,清晨常有云雾缭绕,颇有田园牧歌般隐世而居的意趣。门簪下堂与厢房三对厝在修建时既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理念,又注重维护自然环境,竭力营造山、水、林、田、厝屋的宜居环境,是古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典范。“雾隐名山观豹变,波翻秀水看龙腾”,从汝器厝门前的楹联上,可见主人在建屋时怀有的朴素的风水观。三对厝在选址和布局上都颇有门道:汝训厝地形如鲎,意喻后辈孝道;汝器厝地形似螃蟹,意喻八方来财;汝祥厝地形似卧牛,意喻牛气冲天。

庆园厝“歪门邪道”门亭

三座古厝背靠青山,正对的远山形如笔架,意喻文云昌盛。近处高矮适宜的横向条形山为案山,意喻代代相传,同时也作为屏障来阻挡寒风入室。埂头溪似玉带在古厝前蜿蜒,意喻生气聚凝、财源滚滚。风水门亭与书院三对厝规模宏大,每座大厝都有百余间房屋,且功能划分主次分明。居住空间、仓储空间、教谕空间、厨卫空间、婚丧嫁娶空间、迎接宾客空间、蓄养空间等样样俱全。

三座大厝功能区布局呈中轴线对称分布,整体布局大同小异。小巧精致的风水门亭立于主入口,连着矮矮的围墙。进入门亭后,左边或右边一般建有相对独立的书院。院内的禾坪是秋收晾晒粮食的场地,也是平常孩童嬉戏玩耍的场所。超长的须弥座台明与台阶是通往上下廊庑、厢房、天井、正堂的必经之路。廊庑中间是大天井,天井两边是精美别致的厢房。通过天井甬道和厢房檐廊便可进入正堂。主官房与次官房正堂的明间是商议家族大事、婚丧嫁娶、节庆祝寿的空间。次间是屋主人居住的官房。

正堂中后部的太师壁处设置的神龛是祭祀祖先的地方。通过正堂两侧的小门便可通往后花台、后楼。走过横轴方向的檐廊、内廊、过水亭,可见到一重或两重长长的护厝,里面是厨房、粮仓、碾坊。厨房屋面上的“鳄鱼嘴”形烟囱三对厝的使用空间等级分明,房屋按照辈分和长幼次序进行分配。正堂明间、书院、天井、大通沟、粮仓为公共空间。

从正堂次间的官房开始,自左向右按照厢房、下堂、辅房、护厝、过水亭、扶楼的顺序“好坏”搭配,抓阄分配房屋。这种分房方式虽然原始,但简单合理。天沟与翘角各具特色的“三兄弟”庆园厝全景庆园厝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是郑氏三兄弟中老大郑汝训的家宅。

整座大厝通面阔54.3米,通进深38.1米,占地面积约为190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2813平方米,由风水门亭、书院、内风水门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院、后轩、后楼等组成,为内外合院式布局。庆园厝的主门亭设置在迎接埂头溪来水的东南方向。这座门亭面阔三间,进深为三柱,为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在当地,如此高规格的门亭十分罕见。

庆园厝前视野开阔,难以“藏风聚气”,故主人又在内院增设了第二道风水门亭。这个门亭看起来有点“歪门邪道”:斜的门坪,斜的基座,斜的双开门,歪的屋架,十分奇特。进入这道门亭后就是小巧别致的独立书院。轻巧的廊庑连着书院正堂,古色古香。石雕的须弥座踏跺精致而实用。一字排开的厢房华丽大气。正堂的地面用细腻的三合土打制,并压印“四季平安”“富贵花开”等纹样,犹似地毯。

祥园厝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迄今已有184年的历史。这座大厝占地面积约为190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2813平方米,由风水门庭、禾坪、主门、前檐排房、下堂、天井、厢房、正堂、护厝书斋、后轩等组成,是郑氏三兄弟中老二郑汝器的宅院。祥园厝全景祥园厝的风水门庭矗立在“玉带缠绕”的溪流边。门上挂有“锡以繁址”的匾额,意喻天官会赐给郑氏家族幸福。超大的禾坪是丰收晒谷的好地方。前檐大排房、下堂、正堂梁架上黑漆红彩的一斗三升补间铺作古朴大方。

正堂前有青白石细雕的台明,基座为花边案几式,阶条石面和支柱上浮雕着“梅兰竹菊”“四季平安”等图案。五级垂带踏跺和台明稳固地承托起整个正堂。正堂十分宽敞,堂中“洪福齐天”纹样的红漆金彩灯梁十分喜庆;次间、稍间官房的六扇隔扇门双层绦环板雕花细致精美。祥园厝“洪福齐天”纹样的红漆金彩灯梁隆园厝是郑氏三兄弟中年纪最小的郑汝祥的宅院,呈牛形。这座大厝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迄今已有188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为3588.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330平方米,大小房间共计200多间。隆园厝全景进入这座大厝要先经过一个椭圆形的聚财池。为了辟邪,主人特意在池边安放了一个桥形的石牛刀。池边是石子铺砌的弯曲长道。

沿着石路向前便来到用条石砌成的牛首状的旱门前,踏上半月形的双层门坪便可入内。厢房与正堂屋面间的防溅墙集灰塑、剪瓷、彩绘等多种装饰形式于一体。“山野小桥”“高士出行”“白梅傲雪”等图样,均体现出屋主人良好的文化素养。门内的廊庑连着天井和厢房。通过天井甬道和廊庑一侧的踏跺,可步入正堂。黑漆红彩的隔断门和条案显示着主人家的富庶。“洪福齐天”的朱红添丁梁和原始古朴的一斗三升补间铺作,又为大厝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庄重。走出正堂,步入过水楼便是成排的护厝。牛角书楼位于厝屋的左前角相对独立的空间,营造出温馨怡人的读书空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隆园厝的屋脊和飞檐修建得异常灵动。屋脊两边的“龙舌燕尾翘”造型别致。翘脊下还堆贴着驱邪的瑞兽和悬鱼。整个屋脊犹如展翅的凤鸟,灵动地飞翔在山间。

隆园厝插屏门与天井厢房内涵深邃的装饰艺术“书生赶考”绦环板雕刻据说,郑氏三兄弟只是乡村儒生,都没有在科举中获得过显赫的功名。但是,这三座大厝的楹联匾额、彩绘雕刻,处处体现着屋主人对于读书人的崇敬和对于“义礼智信”“忠孝廉悌”等传统文化的推崇。华美精致的防溅墙“一品当朝”仙鹤家具挡板隆园厝中有一副对联:“广文馆居贤职称成均博士,皇祐朝选奉名传忠孝状元。”上联说的是唐代通儒郑虔,下联说的是宋代状元郑獬,均为郑氏一族中学问和人品都十分出众的人物。祥园厝正门楹联横批为“诒尔多福”,来自《诗经·小雅·天保》。琴、棋、书、画木雕除了楹联匾额外,大到门额、轩廊、太师壁、防溅墙,小到门额、门簪、补间铺作、屋脊翘角、出水孔均有着寓意深刻的造型和图案。

防溅墙上用白瓷、红瓷剪切工艺制作的红梅、白梅十分醒目。主人借高洁的梅花来教育子孙应有凌寒不屈的气节、高洁脱俗的风骨。绦环板上的雕刻题材千姿百态,历史典故、传统纹样、吉祥图案荟萃一堂。还有那高规格的木雕漆金正面龙匾托,表明郑氏宗亲中有人受到过皇帝的嘉奖。三对厝集木雕、石雕、灰塑、彩绘、剪瓷、红黑漆金于一体,其精致华美程度令人惊叹。三对厝的梁架花板、隔扇门、家具隔板等木雕一气呵成,可谓是“大师级”作品。漆金正面龙匾托“万象有福”圆雕价值非凡的民居范例古厝屋脊犹如展翅的凤鸟三对厝处于海拔较高的山上,与周围的山田、溪沟、山丘融为一体。

该建筑群在修建时充分考虑了防水、排水、霉变、空气对流、干湿度平衡等因素,故历经近200年仍完好如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三对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历史学、建筑学、社会学、地理学、堪舆学、环境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民俗学、心理学等领域,是一处难得的民居教科实验示范区。厝中遗留的古董三对厝的许多细节独一无二,十分罕见。比如,充分尊重天人合一的建筑选址,把吉祥瑞兽的地形地貌运用在民居基址中;内外院设计,设置多个门亭;屋面使用超高的正脊、垂脊;大量使用灰塑和彩绘;大漏窗变体使用;风水空间设置出其不意;踏跺、台明都为高规格的须弥座形式;很多装饰纹样别无他处,填补了福建古建筑装饰纹样的空白。

三对厝多台基、高落差、多进式、多层次的建筑风貌,犹如跳跃的音符,极富韵律。它集生产、生活、教育、娱乐、民俗、宗教、祭祀、议事、传统节庆、婚娶嫁丧于一体,保存得如此精美完好,在永泰县众多的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