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安庄位于永泰同安镇洋头村,由德安公(字良孟)始建,建造于嘉庆壬申年间,距今约有200多年。大门挂着一副木雕门联,上联“赋鹤参军裔”,蕴含的典故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在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下联“乘骢司隶家”,取自典故“鲍宣、鲍永、鲍昱祖孙三代司隶同乘一骢”。这副对联谁赐予的已无从考证,据老人介绍,当年只有拥有这两个门联,才可以建造此气势不凡的“德安庄”。
德安庄属于一进式四合院。在建筑布局上沿袭了明清时期的特点,坐北朝南、呈中轴对称、严整的群体组合构成一个长方形院落。它坐北朝南,前临水田,视野宽阔,后靠山岭,翠竹环抱,讲究风水的人说,新厝下(德安庄)背靠的山似一条鲤鱼,房屋就建在这条鱼的腹部上,鱼身和鱼尾把它紧紧围住,挡住朔风,冬暖夏凉,是块风水宝地。
整座建筑由前坪、门廊、下堂、中天井、厢房、正堂、后轩、后花台、护厝、辅楼、扶楼等组成。下堂面阔5间,进深2间5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正堂面阔5间,进深3间8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厢房面阔3间、进深2间,辅楼设侧天井,天井内侧设绣楼,二层护厝面阔11间,进深单间4柱。内隔墙重檐带座龙舌燕尾翘加彩绘。正座的底层住人,上层放杂物,横楼和八扇底层当厨房,上层放物什。庄里有着许多雕刻精美的门窗、梁檐、石条和柱础。

德安庄除了宜居之外,还考虑到安全防范因素。在正厝与横楼八扇之间筑起一道高于屋顶1米多的土墙,脊檩处双面挂瓦,其余的墙体饰以白灰,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顶覆厚瓦,俗称封火墙。封火墙呈“几”字形,“几”的撇与勾的尾部向上翘起,形似马鞍,所以也称为马鞍墙,它沿着屋顶坡度呈梯度下降,错落有致且线条流畅,富有韵律之美和诗意效果,对整座建筑起到了极好的修饰效果。
德安庄属于土木结构的瓦房,它以木为主,用简笔画勾勒,主题框架只有三个部分,第一笔是左右两堵风火墙,第二笔在2000多平米的土地上安插上百来根大大小小的柱子,第三笔就是单檐悬山顶屋面。隔间用的是木料,间以草泥刷竹编,凝固后再刷白灰。慢工细活都在木雕和石雕上,重点部位为主梁、构架、斗栱、雀替、门、窗、扇板、柱珠等。后人提到德安庄木雕,都会不自觉地提到一句话,“子孙三代雕刻好几年”,意思是木工师傅的爷孙三代人同时为德安庄木雕连续花了大几年时间,花了很大的功夫。正厅的柱子高约8米,最大的直径50厘米,下厅的柱子短点,每根柱子底部都垫着一个石珠,用来防腐,柱子虽无雕饰,柱珠石刻却很精美。
德安庄的上下厅屋梁都是“四梁拱井”的布局,民间传说这种建设是仿造皇帝宫殿建造的,清代建筑严格按等级规定,能够建设这种布局足以彰显出当年庄主的身份不寻常。“四梁拱井”就是四根柱子交错,从下往上看,搭成一个“井”字型结构,“井”的前后两边雕花以饰,由多个“一斗三星”雕花群组成,“井”的左右两边各由一小两大的似鼓呈花瓶状的圆筒搭在两根横梁上,筒有插靶,筒托延伸出挑,挑刻着精致的花朵,这个建筑特点称为“ 四梁扛井与太师壁补间辅作”,不仅好看,而且挑起了房檐的重量,更显气派不凡。细节处也追求尽善尽美。“四梁扛井与太师壁补间辅作”的“一斗三星”之下的拱,雕着不同的文字,如“鱼跃”“鸟飞”“宜居”等,拱与拱之间刻着不同人物肖像,有的怀抱琵琶,有的怀揣古琴……形象生动。
值得称道的是大厅内前后冲柱上的桁下的枋,现代的吊顶铺的木板都是平整的,但是这里的枋却是波浪形的,在每块波浪形的木板边镶着雕有细小的花纹的边,枋与枋之间错开镶嵌,显出层次来,造工精细,坚固耐用,令人叹为观止。
大厅的门柱和廊柱上架以挑,挑上有挑,中间碗以相托,挑的长度逐层加长,层次分明,上面雕有花纹美化,挑的作用就是为楼桁挑起千斤重量,下厅的廊柱和厢房也有挑,架势和作用与上述相同。正厅的前屋檐下的两扇插屏保存得尤为完好,插屏上雕有飞鹤和花朵,远远望去就如两朵祥云飘于大厅之上。屋梁上的“路路连柯”,“仙鹤与莲花梁座”雕刻更是让人拍手叫好。
木雕花窗是古民居精华和灵魂所在。德安庄的木雕花窗已残缺不全,但从仅存的几扇中,却能看出当时雕刻下的功夫。木雕花窗装饰在廊柱内的柱与柱之间,官房与二房正对着厅廊的部分都雕刻着窗花,这样使深宅大院显得敞亮、剔透。这些窗花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部分采用圆雕手法,雕着向内裹的卷涡纹(俗称菜叶花),最下部分采用浮雕手法,雕着麦穗花,中间部分采用透雕手法,图案是由几何图形变化组合而成;官房雕刻又与二房的不同,它的下部分刻着的是八仙过海图案,这样的设置使整个雕花大体统一,又有所不同,归一而不呆板。这些雕花立体感强,虽然历经百来年的时光,依然玲珑剔透。正因为有了这些木雕花窗,才使房间通风采光,延伸了建筑空间,扩大了视野视觉的实用功效,更起到了装饰美化艺术的作用。雕饰的窗棂、镂空的窗扇,再与厅堂檐梁上的琴乐师的雕刻相映彰,彰显了主人的审美和当时时代的理念。
德安庄青石板、青石条和青石柱础,打磨得很精致。这些青石采自5公里之外的麻竹港,麻竹港所产青石(辉绿石)是福建所产此类石石质最好的品种,这说明德安庄的青石采集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青石条作为建筑物的基座,相当于房子的地基,根据房子的长度和宽度来打磨,根据安置的地方不同,雕刻成不同的模式,如正厅堂的屏风之下的那块石条,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和意义不一样,所以它的雕刻就与其它地方的石条迥异。
柱础是用来垫柱子用的,用上好的青石经过工匠精雕细琢而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厅堂正中间两个是圆形,上面雕刻着游龙戏凤、野鹤松竹等等,可惜被人偷盗了去;下厅的两个柱础是方形结构,上面雕刻着螃蟹,大门的柱础也雕刻着螃蟹,其余的有的打磨成南瓜状,上方饰以花纹,有的直接打磨成圆形,上面再配以其它花纹,不管是方的还是圆的,每个石墩都蕴含着深意,每个柱础之下都铺垫着一款长方形的青石板,用以承受重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厅的走廊和台阶的青石板,大厅走廊正中的青石板长约4米宽约80厘米厚约20厘米,左右两边两条青石板略短点,据说抬回这三块青石板,搬运工人吃掉了德安庄主人的9担糯米。台阶旁边的两个石板条经过岁月的打磨,光滑如镜,孩子们都喜欢在这里玩滑滑梯,可见其材质的上等。这些青石在搬运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稻田,工人累了要在稻田上休息,压坏了很多庄稼,赔偿这些庄稼的损失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以想见,德安庄在石料的采集搬运雕刻上花了很多的财力。
德安庄建造者还考虑了一个功能,那就是防御。在横楼和八扇的外走廊,用木板围起来,第一层是密封式的,第二层用小木条镶嵌,中间留有空隙,这样可以透光和透气。正厝的各个房间是互通的,从官房的门进去,就可以到二房,还可以到八扇的房间,厕所就设在外走廊的最角落处,这样的布置很科学,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日常的起居生活。 整座房子从外围看,把大门和进横楼的左右两边小门关上,德安庄就是一个密封的火柴盒,要想进院子,就得插上翅膀从天井落下。
德安庄凝聚着一个时代的木雕和石雕艺术的精华,它静默了许久,如今抚去灰尘,洗尽铅华,撩开面纱,将为世人展现出异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