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马来西亚的小福州——实兆远

马来西亚的小福州——实兆远

广告位

实兆远的风情则迥异于诗巫,这里就像福州文化的孤岛,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印度人、马来人来往,大家都在同一个“巴刹”里头买菜交易,他们和睦共处,并在多元文化中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实兆远街头,福州话比在今天的福州市区更加通行,无论是在餐厅、商店、加油站,统统都可以用福州话点菜、买东西和沟通,甚至店铺名称与菜单上的菜名也用福州话拼音来表示,这样的氛围令人称羡,相形之下,福州市区的福州话已淡出主要服务市场,令人扼腕。

实兆远在福州话中叫做“十字路”,这里的地名多是以二条路、三条路、五条路来命名,这些数字表示福州人向外开辟街区的时间先后。毗邻实兆远的爱大华 (Ayer Tawar) 称为“七条路”,也是福州人聚居的大区,在福州人到来之前曾是一片猛兽群居的原始雨林。七条路文物馆为让子孙传承先辈创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收集垦荒史迹和遗物,最让他们珍视的是当年割橡胶的那些农具,正是靠着斧头和锄头,福州人开荒辟地、赤手拼搏,依靠橡胶产业在当地迅速崛起。

但由于各方面的影响,许多福州人不得不再次踏上征途,从诗巫出发向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再度移民,形成特殊的“二次移民”浪潮。福州话、福州菜也可能随着移民足迹,继续在移居地落地生根,并再次激发福州人身上那种求实上进、创业垦荒的拼搏精神。

了解马来西亚的新福州、小福州,也是了解我们自身,历史上一波波北方移民因避乱而辗转入闽,让福建从闽越弃地一跃成为东南繁荣之邦,马来西亚福州方言社群的形成过程正是曾经那段历史的再现。经过百余年的耕耘发展,新一代福州人已将先辈口中所称的“番边”变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新家园。

实兆远虽位于赤道边上,但相比起夏日火炉般的福州,多雨的气候却让实兆远凉爽许多,很像是福州炎夏中难得的台风天。初到诗巫,这里浓郁的福州元素让你感到惊奇,满街的华人面孔与在国内时毫无二致,福州乡音不时萦绕于耳,身处这样的情境之中既让人觉得恍如隔世,又倍感亲切欣喜。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