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江风浩荡梅坞路

江风浩荡梅坞路

广告位

林莹

湖上人家住最幽,檐牙倒影落沧洲。诗成梅坞三更月,酒醒蓬窗午夜秋。

夜晚,江风浩荡,我来到梅坞路上,找到那些朴素老旧的饮食店。我先喝了一碗冰绿豆汤西米露,又品尝了酥酥的荔枝肉,还买了油炸的三角糕。

吃饱了,散步兜风。江风的柔弧,来自明代和清代。它仿佛接住了大地内部的暗流,用潮湿的水汽滋润着岁月的苍茫。风太温柔,像老朋友,像旧时光。

梅坞是源自明代的一个古老地名,广义上泛指仓山烟台山东坡的梅坞路、梅坞顶及梅峰里一带。这里南接塔亭路,北连观井路,西邻大高弄、花生弄,东毗汇芬弄,以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仓山影院为中心。狭义的梅坞路指的是从六一南路开始,到仓山影院为止的这一段六七百米长的道路,路面南高北低,落差非常大。南端路口的麦顶小学与仓山影院周边一带是最高处,老百姓俗称这里为梅坞顶。当年号称福州“烟台山车神”的20路公交车,就常常从这里一路呼啸而下,奔向解放大桥。

梅坞路的得名,离不开梅花。梅坞路在明代盛栽梅树,以至于南台岛有“琼花玉岛”之美誉。

《福州百科全书》记述梅坞一带“明代盛栽梅花树,称为梅花坞,简化为现名”。据志书载,当时周围十里夹道植梅,“梅岭冬晴”是南台十景之一。

《榕城考古略》中明文记载:“自江南桥直南为藤山……山多梅花,开时郡人载酒出游,故亦曰梅坞,额曰‘罗浮春色’。”

明代诗人徐熥的“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的诗句,便是吟咏这里的景色。同一时期的谢肇淛、曹学佺等也都有《藤山看梅》诗。旧时,每年冬春之交花开时节,来此赏梅者络绎不绝,多休憩于明真庵(遗址在今烟台山公园入口处)。人们从中洲岛南端远望梅坞,犹如一片雪海。今天,中洲岛上的“梅花道”即由此得名。

明朝末年,梅坞的梅林毁于战火,但梅坞作为地名依然保留了下来。清乾隆时期,诗人叶观国作诗回忆:“藤山南北万株梅,十里浮香璧月来。付与诗人受清供,延曦阁上日衔杯。”延曦阁在今天的十境祠,是知名进士陈勋的读书处。在此处,常用“梅”字命名宅第,以志古迹,如梅林山馆、吟梅山馆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福州市人民政府在梅坞路和烟台路中间,开辟了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烟台山公园。今天,烟台山公园种植有百余株梅树,还兴建了一座古香古色的“观梅亭”。

年年春色枝头月,寒烟夕阳,烟台阶前雪。人间永远有秦火焚不尽的诗书,铁钵罩不住的公道。如今,烟台山公园已经焕然一新,一方方瘦嶙峭料的石碑,骨秀神韵;一丛青青郁郁的修竹,浓荫苍翠;一个纯粹幽独的角落,横斜清浅。仓山影院楼边,高大的古老树木指向天空,半黄半绿的叶子垂落,空气中飘荡着茉莉的精魂。

步入经历数百年风雨的梅坞路,一个人站在那里,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寂寂的。在巷中漫步,到了宁静的黄昏时分,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夕阳照着右边几株年轻的树,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巷子的左边,墙面有浓密的爬墙虎,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还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墙里有几枝三角梅娉娉婷婷,从玉林山馆的墙头殷勤地向我招手,红袖摇曳。

梅坞路永远“长”在老仓山海月江潮的岸边。它见烟台山是深情伟岸,见闽江是深沉澎湃,见花见草皆有故事,虫鸣鸟啼都暗藏情愫。

我们的生命太短,来不及见证那些遥远到令人恍惚的词语,比如碧落黄泉、海角天涯、天长地久、沧海桑田。你或许会目睹无数曾经不可攀爬之山相继倾覆,不可逾越之海干涸成田,而白云苍狗的时光深处,梅花依旧盛放,正如书里总爱写到的那些“喜出望外的傍晚”……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