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话说“祭酒岭”

话说“祭酒岭”

广告位

林山

祭酒,最早是一种行为、仪式。古代贵族大夫飨宴,由长者酹酒祭神,称之祭酒。因为是长者行为,长者为尊,后来成为官职。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统一管理。

福州西门外,有一个山岭,称祭酒岭。把祭酒作为地名,是为纪念一位祭酒。过去,福州虽然是省会州府,但地处海隅丘陵,交通十分不便。古时从西边进出福州,祭酒岭是个必经之地。那时,在祭酒岭设有驿站,赶路的行人,常常要在这里歇脚。远行的人,大多与亲朋好友在此告别。

相传后唐时,闽王王延翰荒淫无道,广选民女进宫。他的义兄、建州刺史王延禀知道情况后,派人乘船顺闽江东下闽都谏阻。王延翰了解到“来者不善”,恶向胆边生,指派国子监祭酒湛温前往迎接,并要求湛温在酒中下毒,谋害义兄使者。湛温不愿因毒死使者,造成王家兄弟残杀,涂炭生灵,就到接官亭见了使者,并放走了他。归途中,感到对昏君无法复命,就自饮毒酒身亡。后人为纪念湛温,在此建墓立碑,并将此岭称为祭酒岭。

说到国子监祭酒,福州城区东部的林浦村,历史上出现过“三代三祭酒”的传奇。林浦林氏有林瀚、林庭机、林燫祖孙三代皆因博学精深、厚德高尚而担任国子监祭酒,被誉为“国师三祭酒”。

这学霸迭代的林家,还有“七科八进士”的科举奇迹。那是自林氏二十一世孙林元美,于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后,家族子孙屡登科甲:其子林瀚为明成化二年进士,其孙林庭木昂为明弘治十二年进士,孙林庭机和侄孙林庭壆同为嘉靖十四年进士,曾孙林炫、林燫、林烃分别为明正德、嘉靖年间进士。林氏四代七科出了八个进士。

祭酒岭地处福州古城西部交通要道,清代进士林朝阳在这里题了一副对联:行路最难,才数起水驿山程,少安毋躁;入关不远,莫忙逐车尘马足,且住为佳。

这副对联,质朴情深,给南来北往的行人以心灵的慰藉。上联像是对将要离开省城福州的人说的。“行路最难”,让行路人深有同感:在家千般好,出门处处难。特别是交通不便的古代福州,到外地、进京,水驿山程,路途崎岖遥远。走到祭酒岭,才是长途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劝慰自己,别着急,莫急躁,歇歇脚,喘口气,慢慢来。

下联则似对来到福州的远客、游子说的。“入关不远”,给人一颗定心丸,让一路辛苦的赶路人松了一口气,有一种快到家的感觉。风尘仆仆地,就要到家了,不忙不忙,还是先在驿站住下来,歇一歇,恢复精神再回家。话虽是这么说,但到了祭酒岭的人,不论多晚,还是要赶回家的。正因为离家不远了,才更“归心似箭”啊。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