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酒岭原名高安山。据清雍正时期修订的《长乐林氏》族谱记载:宋朝时期林家的祖先林良遂从江西高安到福州西门一带居住,当时这一带还是福州郊区,取名高安境。“良遂公······累官祭酒,抚闽邦,卒于闽,葬高安山。”后人不忘公之治绩,因林良遂官至“祭酒”,死后葬在西门一带,城西高安山改名曰“祭酒岭”祭酒岭来源另一个故事。
相传明朝的宰相叶向高在考上进士后,被皇帝召见(面试)。他从福清老家出发到北京,经过福州就住在现在祭酒岭的一个客栈里,夜里梦见一个少女,脚上穿着-双黑色的绣花鞋,笑盈盈地从田地里向他走过来,就问少女这么早为什么走在荒山野地里。那少女一脸怨气地说:“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蕾难开。”意思是,她还是一个少女就死了,做了个野鬼。天天在这野地里走,踢着露水,可是鞋上绣的花蕾是不会开花的。她只是一个花季少女,再也没有开花(嫁人)的机会了。
叶向高一梦醒来,不知何意。到了皇帝跟前,皇帝考他的时候,要他对一个对子。皇帝的对子是:“白扇画梅,日日迎风枝不动。”就是说,在扇子上画一枝梅花,虽然天天都迎着风,但是扇子上的花枝是不会动的。他立即以梦里少女的话“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蕾难开”对之。皇帝非常惊讶,他在这么短时间内对出如此美妙的绝句,就录用他了。后来叶向高做了祭酒这个官位,为了纪念梦里的少女,就将这个地方叫祭酒岭。
另外,《榕城考古略》有释:“在清泉山西,以闽温湛得名。”语略而未详,温湛跟岭名有什么关系呢?《闽都记》记述较详:温事闽王延翰为祭酒,翰使温鸩杀其弟建州刺史延禀,温恐兄弟从此多衅,自饮鸩卒。闽人哀之,葬于此,遂名其山。昔路逾岭而趋,后因闽总制张经营葬其父,辟路田间,以达行者。这说明了温湛力避闽王王审知死后其子内讧,互相残杀,宁肯自己鸩卒,不忍执行王延翰鸩杀弟王延禀酋的使命。温为酒,死后葬在清泉山间,路陡难行。明代张经葬父而辟道,遂有岭行,因温墓在岭上,便称祭酒岭,以示后人敬重温湛的品行。
明末徐渤《过祭酒岭温湛墓》诗咏:“大夫饮鸩伪闽时,古墓榛芜问不知。岭路即今传祭酒,行人下马看丰碑。”福州城人们都知道祭酒岭和温湛的故事,至今盛传不衰。祭酒岭本是山岭,民国时期建有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和福州农校,原校址现为部队用地,岭下地段都密集民居,形成的道也沿用“祭酒岭”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