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于山补山精舍

于山补山精舍

广告位

于山补山精舍始建于北宋,现存补山精舍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建。补山精舍在万岁寺东侧,从法雨堂东边过圆门,即进入补山精舍。

补山号称于山第一峰,补山精舍建于榕寿岩上,亭阁式建筑,单开间九脊顶,龙头翘角,雕梁画栋,周廊栏杆纤巧,建于高台之上。东傍补山,岩石突兀;西有巨榕生自隙,绿荫覆舍,依山筑垣,将古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树根艺术融为一体。榕寿岩是一块巨石,在岩隙间生长着一株古榕,垂须屈干,悬立倒挂。岩壁上镌有一个大“寿”字,字径2.20米,是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年)有人为榕树做寿所刻,这块巨石也因此得名榕寿岩。岩前小坪为避暑休憩佳处。

何为“补山精舍”?首先来说“精舍”的含义,这个比较好理解——精致的屋舍。要了解“补山”之意,就得在周边多走几圈,原来,古人在于山的第一高峰处建起这座楼台,是为了让于山看起来更有气势!这座高峰就被叫作补山了。不知山因楼而名,还是楼因山而胜。补山精舍是山上一处僻静隐秘的小院,一旦关闭门户,即便大声私语也不担心隔墙有耳。1933年11月,19路军军长蔡廷锴与蒋光鼎等以此为发动反蒋“闽变”的指挥部,宣布倒蒋、抗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历时一个多月,史称“闽变”事件。这一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

补山精舍东面围墙外为戚公祠。围墙上嵌有大石一块,石顶部有小石塔一座。石头上布满题刻,早期题刻倾斜,后期则中正,说明此石曾被震倾斜,顶部石塔可能就是用以“镇压”不使继续倾覆用的。

补山精舍下方山腰有一亭,方形,单檐歇山顶,名万象亭。亭畔岩石盘立,重迭成趣。椅栏西望,乌山耸翠,古塔峭拔。从万象亭循扇形石阶而上,可到戚公祠平远台前。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