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非遗·手艺 肉燕皮打制技艺

肉燕皮打制技艺

广告位

肉燕皮,多称作燕皮,是一种肉食干制品,已有数百年历史。因其柔软滑润、细腻爽口、富有燕窝风味而得名。超薄型肉燕皮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改进精制而成,色泽洁白,薄如纸张,散发着肉香,用肉燕皮加肉馅包制而成的肉燕,堪称酒筵家宴的美味佳肴,在福州民间享有较高声誉。

肉燕皮的制作需要十几道精细的工序。在选料上,必须保证品质上乘,主料严格挑选活鲜的猪后腿精肉及罗源产的地瓜粉。将活鲜的猪肉剔除油腻部分,去皮膜及筋骨后单选纯瘦精肉进行加工。

新鲜的燕皮都是肉燕铺自家打制的。肉燕店铺一般不大,但都在醒目位置腾出相当的空间,摆上木头砧,锤打肉燕皮。福州盛产荔枝,而荔枝木木材结实、色泽红润、声音清脆、反弹力好,因此用荔枝木制成的木锤槌打肉泥时能助力借力,使肉泥富有弹性。肉燕皮的打制技术性很强,有一人独打、二人同打、三人齐打等。二人同打和三人齐打时,其中必有一位师傅领打,木捶上下翻飞,节拍富有韵律。一团精肉大约锤打半小时成肉泥后,撒上一些上等地瓜粉,进行碾压擀制成薄如蝉翼的肉燕皮。

福州最初做的只是一种鲜燕皮,现做现吃,但不易保存与携带,只能在福州本地流行。清同治年间,有个叫王世统的人,经过苦心研究,制作成功干燕皮,并在台江开了一家“聚记肉燕店”。王世统很有商业头脑,他向当时的政府申请了“清水肉燕”(王世统字清水)商标,并把商标和自己的照片一起印在包装纸上,起到了宣传和防伪作用,肉燕很快成为了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

干燕皮的制作成功,因它的容易包装和携带,使得福州肉燕皮走出了福州,传到了海外,旅居海外的福州人也终于可以尝到家乡的风味,成为漂泊异乡的游子一解乡愁的一道美食。

将肉燕皮切成8×8厘米的方块,包上各种馅料即成不同口味的扁肉燕;或将肉燕皮切成丝条状入高汤、下火锅,就是营养丰富、鲜香美味的肉面。

肉燕皮不上火,提供热量,燕皮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和盐精,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热能。降低胆固醇 燕皮含有些许鱼肉,而鱼肉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我们只有多掌握好食物的营养和功效之后才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

福州肉燕开始只是一道风味小吃,后来与鸭蛋结合,又成为了福州宴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叫做“太平燕”。在福州方言里,“鸭蛋”与“压浪”、“压乱”谐音,寓意吉祥、太平,因此很受水上渔民的喜爱,称“鸭蛋”为“太平蛋”。以前福州地区很多人离乡出国,要漂洋过海,吃“太平蛋”习俗也就在福州盛行起来。

还有什么比平安、太平更重要的事呢?也许这就是“太平燕”传承百年并在福州宴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吧,吃的不止是美味,还寄托着美好的愿景。小小一碗肉燕,承载着深深的祝福!

肉燕皮打制技艺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