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漆箸制作工艺。该项目工艺技法精细,工序繁杂,是福州地区特有的制箸手工技艺,也成为中国漆器工艺美术一朵奇葩。
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它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汉朝始称“筷子”为“箸”,唐朝为“筋”,明清由“快”到“筷”,而福州人从汉、唐以来至始至终执着地称其为“箸”。福州漆箸制作工艺是一种以漆器制作和装饰技法于竹、木筷坯之上的实用工艺品,始于清代后期,主要分布于福州台江区和仓山区一带,颇具地域特色。其制作工艺技法精细,工序繁杂,对技艺要求较高。 从毛坯到最后成品,需要经过选坯、拉漆、晾晒、印花等20多道工序。
福州漆箸手工技艺可分为三类:大工、细工、精工,形状头多以“圆”、“方”两种,尾部多为“圆”或“尖”两种。主要材料由竹、木、生漆、锡箔等,其制作技艺精巧绝伦,运用脱胎漆的髹蚀技法,以锡箔纹饰刻缕、髹漆、打磨、点缀结合,采用印花、贴花、琢花、火化铅、仿景、录蓝等装饰,使福州箸图案华丽鲜艳、品莹华贵。
仓山区城门镇的梁厝村是著名的漆筷之乡。历史上,梁厝村可耕种水田旱地十分有限,经商成为梁厝人科举之外最重要的选择,科场失利,村民即专注经商。梁厝村北临闽江,古渡闻名远近,运木极为方便,同时,村子周边林木茂盛,制筷原材料极为丰富。
梁厝村人善于经商的才能,在漆筷生产制造上也可窥一斑,产品品质在行业内独树一帜。梁厝村生产的漆筷外观极为精致,早期漆筷单纯漆成红色,后绘以各种彩图,村中浓厚的士子文化,赋予所产漆筷的彩图不同的寓意:龙凤图案,送新婚夫妻,寓意姻缘天造地设、爱至天荒地老;梅兰竹菊图案,代表了中华民族气节及君子风范;狮子图案,寓意事事如意,辟邪镇宅;八仙过海图案,寓意吉祥、智慧与成功;镶嵌贝壳,寓意聚财增富,事业兴隆;鱼的图案,寓意年年有余;五福临门图案,寓意福、 禄、寿、喜、财齐聚;喜鹊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喜上加喜。更有不同玩法,比如可以两筷相拼组成画幅,也可多双排列成更大的组图。
作为筷子之乡,梁厝村对筷子的使用有很多禁忌,如忌讳使用长短不齐的筷子,筷子不齐是不幸的标志;忌讳用筷子指人,当食指伸出,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夹住筷子时,指着人有责备他人之意,是对人不尊重的用法;吮吸筷子或用筷子敲击碗和盘子是对师长和同餐者的不尊重;用筷子一遍遍选择盘中食物,易引众恶,被称为“迷箸刨坟”,不吉利,也表现此人潜力已尽,难有更大造化;把筷子插在饭头这是当众“上香”;将筷子颠倒使用则意味着可能从富有变成贫穷。
以前的福州人嫁女儿的时候,在送嫁妆的前一天下午,新娘会举行“筛四目”的仪式,把竹编的大圆筛放在支架上,放上一件件嫁衣,以轻微的筛东西的动作越过地上的铜盆,拿筛的人口中不断念着祝词:千目万目筛出去,金银财宝筛进来。筛上面还会放十双筷子,含义是衣服家具随女儿送出去,要变成别人家的财产,但衣食仍然要留着给父母亲。福州方言,筷子称“箸”,正好和“驻”同音。
中华民族的礼节和习俗在筷子的使用过程中,代代相传,一双筷子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回忆,讲述着我们生活里文化的传承与血脉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