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福州畲族

福州畲族

广告位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兄弟姐妹中的一个成员,称“畲”乃火种之意,即他们曾有过刀耕火种的年代。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当时福州市畲族人口48152人,是福州市36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福州的畲族乡有罗源的霍口和连江的小沧,纯畲族的自然村366个。

畲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叫畲语,无文字。畲族与汉族长期相处杂居,互相交往,在文化、习俗上都受到影响,在语言上也逐渐接近汉语。

畲族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十分丰富。相传畲族的始祖是盘瓠。盘瓠为国立功,当了驸马,生下三男一女,儿子分别姓盘、蓝、雷,女婿姓钟。畲族主要有蓝、雷、钟、盘四姓,后又增一李姓。

畲族民歌形式多样,有叙事歌、小说歌、传统山歌、儿歌等类型。民族史诗以反映本民族的斗争历史,歌颂民族祖先的英雄业绩为主,如《高皇歌》。小说歌有《钟良弻告阻考》,歌颂了主人公钟良弼的才华和勇敢:“想来良弼真灵通,告状使用很多银。告状无讲银钱使,要复功名留子孙……”良弼是畲族的第一个秀才。传统山歌大部分是临场即兴,随编随唱。畲族传统山歌中情歌最多。对歌,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畲族山歌,群众也最喜爱。这种山歌把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结成对子,连成句子,唱起来饶有风趣。

畲族的民间文学非常丰富,包括山歌、民族起源和诸天神传说、民间故事、谚语、儿歌等,既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含有同汉族文化交流的因素。

据文献记载,大约在隋唐之际,畲族就居住在闽、粤、浙三省交界的地区。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

畲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营林业、油茶叶及狩猎。

畲族是个喜欢歌舞的民族,有“歌族”之称。他们不但在各种节日、喜庆场合歌舞,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男女谈爱和招待宾客中,也常以山歌当话,相互对答,叫“对歌”。不管春节或是平时,听说本村来了客人,青年们就马上活跃起来,特别是歌手们就会汇集到这里来,当晚就会有一场通宵的歌会。

畲民至今仍保持着“有食大家尝”的习俗,每逢有什么新鲜食物,煮好后,都要放在祭坛中,先祭祖宗,然后由长者分配给家庭成员。

畲族的服饰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如衣服花纹像凤凰身上的羽毛;身后别出来一角,代表凤凰的尾巴;胸前的铃铛,好比凤凰的鸣叫。畲族姑娘出嫁后,要盘起高高的凤凰头。

农历三月三日,是畲族的传统节日。除举行赛歌会外,还要煮乌饭祭祖先。传说唐代高宗年间,雷万兴率闽南畲族人民反抗斗争,被朝廷军队围困山上,粮草断绝,他们靠一种乌稔果来充饥,第二年三月初三冲出包围,取得胜利。后来畲族人以三月初三为乌饭节,以示纪念。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