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岭古道”,也称“梅花古道”,是宋代以后一条由闽南到省城福州的重要驿道。
福州民间,有一首用福州话编写的顺口溜——《里京路引》,其中就有“琯口大义搁蜀瞑,青圃兰圃慢慢走。乌龙过江三角埕,城门黄山乡下路,后坂直拔白湖亭……”唱的是古代福州进京的交通线路——“福莆古驿道”。这条路线起自今天的福清琯口,经闽侯的大义、青圃、兰圃,过乌龙江,穿过福州城,经闽北出省。这条线路就是“福莆古驿道”的一部分,而“穆岭古道”就是古驿道的青圃、兰圃段。
这绵长的古道,在乌龙江峡口,打了个“水结”。陆路和水路的道头,在峡南、峡北各自交接,曾经将寂寞漫长的风尘仆仆,在乌龙江的渡船上折腾出一个惊心动魄。“驿道横陈”,就是说这条2米宽的梅花古道,像一条长龙,横亘在穆岭寺的门前。任古往今来的平民百姓、达官贵人、商贾游客、文士学子,或风雨兼程,或朝晖夕阴,走向天南海北,走到地老天荒。寺门开处,有多少“英雄豪杰”匆匆而过。他们是旅途的“过客”,是时光的“过客”,也是历史舞台上的“过客”。

如今,穆岭古道早已荒弃,只剩一段长180多米、内含86级石阶的路段。石阶的起点始于“捨银碑”,终点是一座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贞寿之门”牌坊,牌坊两侧的边楼上都有题字,一为“闽县五品衔,敕赠武略骑尉林本煖妻黄氏寿一百有二岁”,一为“恩奖建坊,赏给綵缎”。可见,该牌坊是朝廷为当地一位102岁的黄姓妇人所建。从“捨银碑”走向“贞寿之门”,时间跨度762年。这段石阶见证了穆岭古道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