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山
吉祥山,在福州台江区的北部。
“吉祥”一词,在中华福文化的词典上,是天花板的存在。《庄子·人间世》载:“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
吉祥山名字是怎么来的呢?1938年出版的《福州市街图》中,在吉祥山的东北部,有个“吉祥境”。境,是约定俗成的民间区域,由当地居民供奉的主神负责保境安民,一般取名比较早。吉祥山南面有地名“横山”,更早的道光版《福建通志·寺观》说的吉祥寺,就“在横山,宋景祐元年(1034)建。”吉祥山可能是因寺或境得名。
有人说,过去山上有许多“停厝”。林纾《畏庐琐记·磷火》中记载:“余幼时,与王薇庵、林蘅甫,读书于台山书院。院在吉祥山中,丛冢所在,权屋鳞比。”权屋,权厝,指临时置棺待葬,是“停柩不葬”的旧俗。特别是晚上行人经过,不免心中发毛,就急急忙忙紧赶过去,俗称“急上山”,方言谐音雅化为“吉祥山”。
有的传说,这山中有许多岩石,有的石头形状像福橘,方言“橘”“吉”谐音,很吉祥,就取“吉祥”为山名。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美国公理会在吉祥山南部保福山设立宣教中心,附设“圣经斋”(后改“福音精舍”),成为中国第一所近代学堂。咸丰三年(1853)美部会传教士卢公明,在保福山救主堂创办“美部会妇女学校”,俗称“保福山女书院”。后因学生人数太多,原校舍容纳不下,就迁到附近的文山,改名文山女子学校。文山在哪里?福州传统歌谣《进京路引》说:“横街巷口酒米店,惠泽境内拣棕毛,文山、横山、吉祥山,吉祥山下铸铜锣。”这横街、惠泽境、文山、横山、铸锣,都在吉祥山大区域内。文山可能就是一个小山包。
1952年,文山女子中学部分师生与福州私立开智中学、福州私立榕工中学部分师生组建成立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
1935年4月,胡文虎捐资,在吉祥山“武圣庙”创建福建省立医院。1937年,先后开始收治门诊和住院病人。同年10月,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成立,正好把省立医院作为实习之所。1938年,医院内迁沙县、南平。1946年7月,从南平迁至厦门,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前身。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林纾和邮传部尚书陈壁、农工商部员外郎力钧、奉天河北道孙葆缙等老朋友联手,利用他在苍霞洲的旧居创办“苍霞精舍”。次年,迁往乌石山蒙泉山馆(今道山路尾),改名绅立中西学堂。光绪三十三年,迁往华林坊越山书院旧址,后改名为苍霞中学堂。清宣统二年(1910),迁吉祥山的铺前顶,改名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后改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福建第一高级中学分校、福州理工中学。民国22年,理工中学工科部分改组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改名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先后迁长汀、南平、福新路,改名福建工程学院。2023年改为福建理工大学。
早年福州,被称为“纸褙的福州城”,极易“火烧连营”。1947年,民间救火组织“福州救火联合会”由大庙山迁址至吉祥山,修建了救火瞭望台。据说,站在瞭望台上,往东可以看见鼓山,往西可以看见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