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极端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认为掘地、斩草、种树等活动都是“不净业”,僧徒若从事此类活动是违犯佛律的。而禅宗因为不依靠豪华奢侈的堂殿、经像、法物,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且自六祖惠能以来,许多开山祖师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就在旧教规旧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时,怀海大胆进行了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制定戒律。从组织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保证了洪州禅的发展和繁荣。怀海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怀海的禅学思想深得祖师惠能和马祖道一的真传,主张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束缚,就和诸佛无异。认为禅的要求在于“去住自由”。所谓“去住自由”,就主体而言,指向人的精神自由;就对象而言,应落实在生活日用之中。
怀海禅师是福州长乐的人,很小就出家。当时正是时值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弘法,他就因缘所促使他去参学,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当时在马祖门下他开悟了以后,开悟了以后,他就知道禅法的旨趣了,在师父的培养下就成了一代的禅门的宗师。后来常住在百丈山,所以才把他叫做百丈禅师。
百丈禅师不仅仅立法,而且自己对于法还是非常认真和负责的去行持者。他有一个著名的行为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今天没有随大家一起去出坡劳作,那么今天他不吃饭。他觉得功德没有,说搬柴运水无一不是禅。
后来他老了,他的弟子们不忍心他干这么粗重的活了,因为他不听劝,就把他干活的农具给藏起来,他就绝食抗议,说不干活怎么能吃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这样的一位禅门巨匠、丛林楷模,他给我们后人指引了一条什么修行路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