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水陆禅寺记

水陆禅寺记

广告位

在罗源县凤山镇孝巷深处,有一座古寺,名曰水陆寺。它静立于旧城遗址之中,背靠青山,面朝东方,岁月在此流转已逾千年。每当晨钟暮鼓回荡于巷陌之间,便仿佛能听见那穿越时空的佛音,悠悠不绝。

水陆寺的渊源可追溯至五代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由僧正友法师所建。那时天下方乱,山河分裂,而一位布衣僧人却在这片闽山之间起炉燃香,以清净心筑法界之门。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县治迁移,旧治所在遂拓为寺,使得水陆寺与罗源城的命脉相连,从此香火不绝,僧钟与民鼓相应。

千年来,寺院命运几经更替。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它曾被改为公馆,尘俗染上了清修之地;而后僧圆亮于成化三年(1467年)募建佛殿法堂,却又毁于风雨。弘治十七年(1504年),僧明殷再度募修后厅三间,然亦未能久存。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建之后,万历十八年(1590年)后厅改作文昌祠,香火化作文气,似乎也暗合佛门“诸法无常”之理。

清代康熙年间,文昌祠改为“永贞义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更为“罗川书院”,寺门改向东开,唯有后殿仍守着佛光不灭。到了道光七年(1827年),僧坤玉再度发心募缘,重修寺宇,使水陆寺重焕庄严。此时的寺院为土木结构,大殿面阔五间十八米有余,进深四间,气势恢宏。

1984年,众善护持,又为寺增建一座韦驮殿亭。殿亭巍然,香烟缭绕,俨然佛国新颜。至今,水陆寺仍是罗源古城垣范围内唯一保存的佛寺。

今日入寺,殿宇虽不宏伟,却自有一份古朴与静谧。木梁间散发着淡淡的香火气息,泥塑佛像眉目安然,仿佛见证着千年的悲喜。阳光从瓦缝洒落在佛前供案上,金光微闪,如无言的慈悲。殿外青瓦覆苔,石阶斑驳,古槐横生,仿佛连风也带着禅意。

我常想,水陆寺之“水陆”,或非单指天地水陆众生,而寓意万象皆渡。无论王侯将相,布衣行者,皆可于此洗涤尘心。那供奉于主殿中央的释迦牟尼佛,眉目低垂,似在俯察众生的无明与苦厄,又似在静默慈悲中接引人心。

寺后偶有钟声回荡,声声不疾不徐,如古老的呼吸。风拂过孝巷的瓦顶,带起一缕檀香,随之消散在山色云光之间。世人来去匆匆,而水陆寺依旧静坐千年,见证着人世的兴衰更替,也守护着那一份不变的清净与慈悲。

有人说,信佛者不求来世,只求此心无尘。我想,这便是水陆寺留给世人的启示——无论风雨几度,若心中有灯,处处皆是佛光。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