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仙茅峰下的龙华寺

仙茅峰下的龙华寺

广告位

炎热的夏天,身处拥挤的城市,难免生出逃离的念头——想去找一处山青水秀的地方,让心重新呼吸。

“时峋山光载五色,忽速空翠落山峰。”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杭山村后的茅山,又名仙茅山,有大茅、小茅两峰,海拔皆在七百米之上。山中常年云雾缭绕,峰顶若隐若现,古人称之“茅顶留云”,列为“罗川八景”之一。

传说仙茅山的名字,源自后汉时徐登采茅炼丹成仙的故事。徐登少年时牧牛山中,一日遇二人弈棋,授以一子,传以修炼秘诀。自此离家上山,在罗喜洞中结庐炼丹。远方东阳人赵炳闻其名而来,两人结为道友,共习丹术,为人治病,济世不倦。后来徐登羽化,仍时常化形助民,百姓感念,称之“徐真人”。他炼丹启程之地,后人名曰“起步”;其行医之处,名曰“徐公里”;洞前镌碑供奉,并在山腰建祠,以祀真人。

罗喜洞内巨石嶙峋,苔痕深翠。洞口崖边一石,叩之作鼓声,名曰“泥鼓”。洞中寒泉滴答,与山风松涛相和,如若天籁。立于其间,仿佛可听到千年前道骨仙踪的回响。古人有诗:“参差两岫,云嘘气则有时并连;突兀二峰,日舒光则依旧并峙。”正是此境。

山中多古刹,仙茅寺、白云堂、洪福寺、翠峰寺,皆隐于林麓之间。而最负盛名的,当属龙华寺。

龙华寺建于后唐长兴二年(931年),为僧真翁所创,距今千余载。相传真翁游历至此,见山下松涛翻卷、鸟语花香、云蒸霞蔚,便萌生尘外之念,于山腰结庐为寺,自此潜修清修。

千年来,龙华寺几经废兴。到了元代,杭山村民陈元朗一日到龙华寺游玩,感慨眼前一片残垣断壁,遂捐资在原址上重建该寺,使之一度显现繁华。之后的几百年间,龙华寺还是逃脱不了倾颓的命运,直到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信士陈上策与僧人如宾联手再度重建了该寺。龙华寺的东侧书院,则为1947年村人陈作枢与住持一照大师等募缘建设的,曾作为中共地下组织一个秘密联络点

寺院旧石尚存。沿阶而上,右侧斜石上刻“隆庆三年十一月住持明山谨题记”,左侧隐约可见“江西南昌县李天旻合家喜舍银重修明堂”字样。历经风霜的石刻,仿佛在低语,诉说那些尘封的往事与信念。

午后的阳光洒在朱墙金瓦上,松影婆娑,泉声潺潺。山风拂来,带着兰花的清香。寺中多植香兰,那日去时,白花正盛,一位年轻的僧人俯身剪枝。我问:“出家人何以植花?”他笑答:“花者,至洁至雅之物也。其情性温柔,其姿态无尘,比世间许多人,更懂慈悲。”

我默然良久。忽忆佛经中世尊拈花微笑的瞬间——世间的门,或许皆虚掩;唯有心门敞开,方能听见万物无声的合唱。夕阳渐沉,山中光影交织。残阳自茅山之后泻下微光,映得寺影浮动。此时,古寺的钟声悠悠传来,惊起林中归鸟一群。那一刻,仿佛连时间也停在钟声的回荡里,只余下一片深远的静寂。

龙华禅寺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