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祭酒岭老佛祖殿

祭酒岭老佛祖殿

广告位

闽都在线

祭酒岭,岭不高,却自成天地。山林掩映中,一座小庙静卧山腰,香烟缭绕,钟声悠远。此庙名曰“老佛祖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经风雨,几度兴废,却始终不绝香火,是福州地区一处颇具特色的信仰圣地。

殿中主祀的“老佛”,并非寻常佛陀。据传,他原是一位陈姓进士,命途多舛,遭奸人所害,幸得临水娘娘陈靖姑座下两位太保——王、杨二人相救,遂遁入空门,潜心修行,终得正果。乡人敬其高洁,尊之为“老佛”。因此殿中所供佛像,神态慈悲而略带凡气,双手合什,趺坐莲台,似仍留有尘世的一缕温情。

而更为奇特的,在老佛塑像的左右,乡人又附祀了三尊“圣王”,分别为孙悟空三兄弟——大哥齐天大圣,二弟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因大圣脸呈金黄色,二圣脸呈黑色,三圣脸呈白色,故又俗称为“孙、黑、白”三圣王。佛道不分,混居一处,这又是福州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

乍听之下,似是荒诞之谈。毕竟,吴承恩《西游记》早已家喻户晓——石猴出世,无父无母,无兄无弟。然而,福州人自有他们的解释与想象。明正德年间,当地百姓因崇敬孙大圣的英勇神威,便引入元末明初戏剧家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的一段传说:孙悟空曾言——“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于是,民间信众索性依此为据,将悟空化为“三圣王”,与老佛并祀一殿。佛道同居、仙佛共祀,也正是福州信仰世界中那种包容、融合、自在的风格。

殿墙上,一幅色彩斑驳的《三十六婆奶》壁画尤为醒目。线条虽拙,颜料已褪,却依稀可见慈祥的妇人们环抱婴儿的姿态。相传这些“婆奶”皆为陈靖姑的“手下”,掌护人间婴幼,护佑平安。《闽都别记》中载:“婴儿者,自花中而生,婆奶抱送于人间。”如此温柔的想象,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仿佛天地间的一切生命,都浸润在信仰的柔光之中。

附带提及一事,“老佛祖殿”所在地祭酒岭,原名高安山,是为纪念五代闽国一位担任国子祭酒的官员湛温而改名。《闽都别记》等书有载,湛温事于闽王二世王延翰,官至御史大夫与国子祭酒。镇守闽北建州(今建瓯)的弟弟王延禀与王延翰不和,便派遣使者到福州刺探城防虚实,准备开战。王延翰得知后,便命湛温利用在高安山上的“接官亭”中为王延禀派来的使者饯行之机,用毒酒毒死使者。湛温为了顾全大局,维护闽国的社会安定,避免兄弟之间互相残杀,便自饮毒酒,放走使者,并说:“吾宁以身代万人肝脑涂地。”湛温死后,国人感其高义,将高安山改名祭酒岭,且营墓下葬。湛温墓就在“老佛祖殿”附近,现已无存。

从祭酒岭极目远眺,福州新城的喧嚣隐隐传来,而老佛祖殿内的钟声,依然温柔回荡。佛、仙、圣、婆奶与英魂——皆在此共处一隅,彼此不相争,只在风中静静地,被香火与岁月一同温养。这,正是福州的信仰之美——不拘一格,兼容并包,既敬天地神佛,也敬忠义人心;既有传说的奇诡,又有人情的温度。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