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岭顶观音堂

岭顶观音堂

广告位

从长安公园门口拾级而上,脚下的石阶沿着山势蜿蜒西去。山路不陡,青石铺就的台阶在林影间若隐若现。行至半山,转向中间台阶,再攀几折,便可登上尖峰山顶。极目远眺,长乐城区的新貌在薄雾与云光中铺展开来,仿佛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

下山的路则别有韵味。沿北坡行一段,再缓步而下,便到达航城街道五里洋自然村口。此处青瓦白墙,村道静谧,而在村口往西的山坡上,藏着一条被岁月遗忘的古驿道。

这条古驿道,沿着山岭的脊背起伏而行,经泮野、湖里诸村,峰回路转,通向营前与长乐城关。传说它修筑于唐宋年间,是那时连接福州、营前与长乐城关的唯一通途。驿道虽已不复当年的车马喧嚣,却依稀可见石缝间青苔覆旧痕。

驿道最高处,泮野与湖里的交界岭顶,坐落着一座观音堂。堂坐北朝南,殿宇轩昂,琉瓦映日。正中供奉的千手观音菩萨像高逾五米,神态端庄,衣纹流畅,旁列菩萨十二尊,气象庄严。观音堂占地三千余平方米,内设准提殿、观音阁、念佛堂与斋堂宿舍,雕梁画栋,青龙绕柱,香烟缭绕不绝。

据记载,观音堂原名观音亭,始建于南宋。堂中供奉的观音圣像并非人雕,而是由石岩自然浮现而成。其相庄严灵动,惟妙惟肖,千年来香火不断,吸引着无数信众前来朝拜。

民国年间,道路通车,古驿道渐少人行,观音亭也因久未修葺而破败。直到1993年,地方贤达与信众合力捐资重建,增建殿宇僧舍,使古亭重焕生机。1996年,经宗教部门批准,更名为“岭顶观音堂”。此后又于1998年扩建修缮,恢宏壮丽,终成今日之规模。

古道与观音堂之间,还流传着一段奇异的故事。

相传明成祖永乐年间,长乐举子马驿赴京赶考,路经岭顶观音亭。他焚香叩拜,虔心祈愿,方欲离去,忽遇一村姑,青鞋绣菊,神色清雅。村姑出一对联:“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马驿一时无语,沉吟良久,忽觉灵光一闪,对曰:“雨打无声鼓子花。”村姑莞尔一笑,道:“汝心可悟。”转身间,已不见踪影。

入京殿试时,成祖朱棣以“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发”“风吹不动铃儿草”为题试之。马驿忽忆起岭顶奇遇,心有所悟,从容答对。朱棣大喜,赐为甲科第一,登殿状元。自此,岭顶观音灵应之名远播,香火更盛。

如今,古驿道仍在,观音堂依旧。风过松梢,石阶斑驳;每一处青苔与旧瓦,都在低声诉说千年的宁静。人们登临其上,不仅为一览长乐城的新貌,更似在寻一段山路深处的古意与心安。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