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自然自得的禅意人生

自然自得的禅意人生

广告位

在罗源开善寺的静谧时光里,禅茶师培训班的尾声悄然降临。菩光法师的授课虽已停歇,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不减的活力与笑意,与身旁的居士说:“这期学生学得认真,布置的茶席都很好。”自开善寺开设禅茶师培训班以来,十八载春秋悠悠而过,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信徒们汇聚于此,共赴一场心灵与茶道的盛宴。学员们在这里,除了深入研习禅茶之外,还能亲身参与寺院的日常活动,体验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步入开善寺,可见殿堂依山而建,回廊相接,蓝天白云,如诗如画。寺旁瀑流响,红墙围绕,翠竹依依,一切都散发着自然、宁静的气息。但谁也想象不到,21年前菩光法师初到此地时,开善寺内建筑大多是当地村民发心修建,小而简陋,厨房和斋堂甚至没有门窗。有人问菩光法师为何接手这样一个几乎需要从零开始的寺院,他是这样回答的:“什么是好?要说好永远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可我认为的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所在的环境变好。”

菩光法师的修行之路,始于福建省罗源县圣水寺。在那里,他拜上成下定法师为师,正式剃度出家。三年后,他应上广下松老和尚之邀,来到了开善寺,担任住持之职,肩负起了重建与振兴寺院的重任。谈及开善寺的历史,菩光法师的眼中闪过一抹感慨。《新修罗源县志》中记载,此寺原名“白云寺”,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在鼎盛时期,寺内僧众多达三百六十余人,香火缭绕,声名远播。然而,历经风雨沧桑,白云寺几度兴废,最终于1949年毁于一旦。幸运的是,1981年,村民们在白云寺的原址上重建了寺院,并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开善寺。

面对几乎空白的历史遗迹,菩光法师在规划寺院建设时,选择遵从广松老和尚的理念,以民房式的朴素与实用为基调进行布局与设计。广松老和尚,这位年逾六旬才发心出家的本村老人,虽未受过多少教育,却以一颗虔诚的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守护寺院二十余年,直至圆寂。

在菩光法师的记忆中,老和尚每日步行五公里至县城,沿途邀请每一位遇见的信众到寺中做客,送别时亦不辞辛劳。无论是谁,只要踏入开善寺的大门,都能感受到老和尚那份淳朴而真挚的热情。菩光法师与广松老和尚在开善寺相伴四个寒暑,一位不会说当地方言的年轻人和一位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在这里用心与心交流。“这四年里我从未听他说过任何事物不好,都是这也好,那也好。他的这种精神,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与爱戴,直至现在仍有很多村里的信众平时会过来帮忙。正是这份因缘,为开善寺的再次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菩光法师感叹道。

开善寺

在菩光法师的精心规划与不懈努力下,开善寺逐渐焕发了新的生机。从最初的狭小殿堂开始,他一步步扩建出了宽敞明亮的礼佛区域;随后,又在礼佛区的两侧开辟了专门的餐饮区和住宿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他还特别规划了教学区。

随着寺院的建设不断完善,相互独立又彼此连接的数十个大小院落也逐一成形,每个院落都根据其特色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命名。如菩提书院,燃灯禅院、莲池别院、静心苑、听瀑轩、百云堂等。菩光法师特别提到一片因面积所限而难以种植大树的院落,他巧妙地选择了多肉植物作为点缀,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别样的趣味与生机。

在寺院主体部分的建设基本完成后,菩光法师又将目光投向了东面的空地。他利用这片区域建设了一处静修场所——莲池别院,寓意着修行者们在追求佛道的道路上能够最终抵达极乐世界。此外,寺院还充分利用了依山傍水的优势条件,开辟了菜园、茶园、果园等劳作区域,实现了农禅并重的修行理念。

对于寺院建设的规划与实施过程,菩光法师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坦言自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制定出详细的布局方案,而是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逐步进行完善与调整。“在我看来,未来总是充满了变数与可能。”他微笑着说道,“但只要我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有价值的,那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我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在我心中始终相信:因缘既定,则事必成。”

在修行的道路上,菩光法师以其独特的生活哲学,诠释了何为真正的闲逸与勤勉。他既是学习者,又是传授者,更是寺院的管理者,三重身份之下,他却能以一颗超然之心,悠然自得,从未被繁重的职责所累。作为一方寺院的住持,菩光法师深谙放权之道,许多日常琐事,他已放心交由弟子与居士们打理。“人人皆有潜能,就看是否有机会。我把自己定义为闲人,从不在忙中偷闲,而是在闲中做事。因我志在闲逸,便需想方设法为自己打造一片宁静之地。试想,若信徒们满怀期待,欲在寺院寻得一丝宁静与解脱,却只见师父们比自己更为忙碌与辛劳,那这份期待岂非落空?故而,我坚持让自己保持那份闲适,让寺院成为真正的避风港,让每一位踏入此地的灵魂都能感受到那份从容与自在。”

菩光法师认为,热爱生活是修行的第一步。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是无法真正体会到佛法真谛的。而热爱生活并不意味着放纵欲望,相反,它要求大家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与诱惑。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每一个缘起缘灭,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修行,其实就是把生活过好。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时,修行就已经在悄然进行中了。”菩光法师如是说。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