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福清海口瑞岩寺

福清海口瑞岩寺

广告位

瑞岩寺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瑞岩山的前岩,又名“报恩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 )。瑞岩山山中怪岩奇洞,胜景甚多,著名的有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三十七奇景。时邑人林仁隐居瑞岩山,筑庵栖身,自号“团栾居士”,他所住的庵亦名“团栾庵”。

南宋初年庵废,建为佛寺,嘉定末年,寺又毁,元至正九年(1349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二度重建,并改名为“瑞岩寺”。明泰昌元年(1620 ),内阁首辅叶向高募缘重建,后又废,现大多为清代重建,寺院不大,为悬山顶木质建筑,背靠峭岩,面对海口,依山而筑,错落有致,殿阁齐全,布局合理。

从前,每逢正月或七月做“普度”时,虔诚的人们到寺中焚香礼拜,络绎不绝,香火盛极一时,历代名人显宦、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者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在元至顺年间,永泰进士林泉生游瑞岩,写下《题瑞岩寺诗》:“危亭跨石出层虚,咫尺阑干玩月余。春入冈原分斥卤,烟生林樾认村墟。江流浩瀚潮来去,山色空濛云卷舒。安得一瓢供我醉,风吟月啸度居诸。”

到了明代,先有万历年间文学家、戏曲家屠隆的《宿瑞岩寺诗》:“偶向名山宿,岩空不掩扉。风鸣黄叶落,江冷白云飞。潮满鱼初上,芦深雁到稀。扬帆望浦口,乡思正依依。”

叶向高重修瑞岩寺后,他的好友徐㶿、陈氏兄弟也多有诗作传世,其中徐㶿《题瑞岩寺》:“云际诸峰列翠屏,振衣台上俯沧溟。龙鳞老树摩天碧,螺髻浮山隔海青。怪石何年镌佛相,幽岩从古集 仙灵。到来便欲迷归路,流水桃花洞不扃。”这些诗篇都生动地再现了瑞岩山近海傍江,岩洞幽邃的风光特色以及寺院清幽、香烟缭绕之情景,至今仍让我们回味无穷。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兵到福清平定倭乱,曾游瑞岩山,并开辟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诸胜景,并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书《瑞岩开山记略》,立碑于弥勒像左。自岩顶鸟瞰远山近水,云影天光,心旷神怡。

瑞岩寺独具特色的佛教文物当属瑞岩弥勒佛造像。它在瑞岩山瑞岩寺西。系用一天然巨岩圆雕而成,是一尊高和厚各约九米、宽十米的弥勒佛坐像,据《海口特志》记载:元至正元年(1341年),邑人吕伯恭琢大石为弥勒佛像,高三丈五尺,相传琢匠日间有百人,夜间只有九十九人,疑有神助。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僧悟普构堂覆之,泰昌元年(1620年),少师叶文忠公募资重建。现周围仍存有石柱,石像盘腿坐,袒胸露肩,左手拈珠,右手抚腹,两眼微眯,双耳垂肩,笑容可鞠。腿腰上还雕有三尊小罗汉,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弥勒慈祥、乐观的性格,形神兼备,为元朝石雕的杰作,是我国东南最大的石雕佛像。它与泉州的老君岩,一佛一道,堪称福建石雕二绝。

1996 年,著名印尼侨领林绍良先生捐资对瑞岩寺进行重建,现有建筑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圆通殿、藏经殿、法堂,以及瑞岩寺的右边,还有祈梦用的九仙楼。瑞岩寺的寺门十分别致,虽不如一些大寺庙的恢弘阔气,但沿一段石阶而上,寺门口一株古松,禅意十足。

我来的这天,正好遇上一场佛门皈依仪式,大雄宝殿里一众僧人和着木鱼、引磬声,诵读经文,肃穆庄严。瑞岩山上有几十处摩崖石刻,宋、元、明、清时期的都有。包括戚继光题刻的「独醒石」和明万历皇帝手书的「名山洞府」,可见当年其人文之盛。在寺内稍驻,红墙、老树、琉璃瓦,一时世事暂避,独享一方清净。在瑞岩山上,登高望远,让人感到心静。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