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海崖上的千古之谜

海崖上的千古之谜

广告位

黄凤清

家乡定海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人文底蕴十分厚重。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闽越族人”自定庐壑一带繁衍生息。村落形成于西晋元康年间,时称“亭角”。家乡的海岸线长达数十公里,曲折多弯,海岸为基岩岸,澳口为人工岸。基岩岸以小山丘延伸直通入海,岸壁陡峭光滑,多为火山岩或花岗岩。龙门虎洞、倭头坡、鲤鱼崀、校场前尾、印石、墓亭下、促仔尾、麂澳尾等为明显的海蚀崖,形成绮丽的滨海风光。境内有“旧十景”“新十景”,每处景点都有它的特色,“龙门春浪”“虎洞风生”自古名列旧十景前茅,在连江县内颇富名气。

去年四月的一天,正值春光烂漫,我陪同省城来的友人前往龙门虎洞游览。

龙门虎洞位于定海村西长澳马尾鼻近海岸。这里方圆数百米岬角兀立,悬岩逼海,怪石叠垒,沙滩平阔,尤其适合夏季观潮听涛、休闲消暑。

“龙门”是高约4米、嶙峋峭立的两块巨石,相倚拢会成一拱门,形似一枚蚕叶。洞门上方怪石险峻奇妙,有的像人,似坐或起;或似鸟兽,凌空欲飞,有“乌龟望海”“老鼠探洞”“老鼠觅食”等天然风景石。在一块酷似奔马的危峻马头岩上,有一处明代摩崖题刻:“怪石依天积,洞门劈海开。登临聊一啸,风雨忽惊来。”这是闽省文人叶子发游览龙门虎洞时所题的一首五绝,竖刻两行,字径高约8厘米,宽约6厘米,字为楷书。

叶子发,侯官(今福州)人,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刘同升榜进士,官至广东惠州知府。石刻因长期受到风化海蚀,字迹磨损较为严重,但依稀可辨。此诗已录入民国版《连江县志》,五绝诗内容已确认,但在署名“叶子发题”之前其实还有两个字,有人说像是“江浦”二字,至今仍无法辨认。

想当年,叶子发登临龙门虎洞时恰遇蓝天白云,海风频送清凉,面朝大海的虎洞怪石嶙峋,偶有海鸟扑腾其中。正惬意之间,忽然风雨交加,躲闪不及。沿海有“南风后娘面,说变就变”之说,叶子发来此应该也是在夏季的南风天,或许他游览定海这处海边胜景时正经历人间世事的无常,才由此生发出“登临聊一啸,风雨忽惊来”的感叹。

龙门内壁上零星布满风化的石灰岩浅穴,酷似鱼鳞状,故有“龙门”之名。天然之门将一片海辟为东西两泓碧水。拱门东边苍穹之下大海浩渺,涨潮时,海水击打悬崖石门,卷起千层浪,似飞雪凌空,云烟八面;拱门的西边却是碧波千顷,浪平潮稳。正所谓:“帆影悠悠尽诗意,嶙峋山色隐洞天。”

邑人曾有诗赞“龙门春浪”景点:“龙门高耸本无匹,不似深幽之石室。我辈胡能跂足登,只因得遇陈君实。艨艟巨舰一毛轻,知是潮头春水生。两岸桃花红似锦,有人花里棹舟行。”

虎洞则毗邻龙门,相距20多米,洞高5米多,深约10米。进入洞口,顿觉阵阵凉气沁入心腑,清爽至极,不愧为夏季避暑胜地。洞壑内烟岚氤氲,扑朔迷离,神秘莫测。虎洞虽浅,却似一只白额猛虎,龇牙咧嘴,惟妙惟肖。由于礁石年久风化海蚀,洞中石缝极多,常有海鸟栖息其中,遇来人常扑棱惊飞而出。

涨潮之时,自龙门流入的海浪,千回百转,海浪摔打在洞壁岩石上,潮音犹如战鼓齐鸣,回荡冥冥海空,令人心驰神往,遐思万千。虎洞怪石惊涛,引人入胜。邑人有诗云:“既非萝泽传隆誉,岂是子文吭乳处。岩洞威灵吓杀人,俨然有虎频来去。不摇蒲扇自生风,石窍玲珑四面通。料峭一声毛发耸,裂肌直与啸时同。”

大凡美丽的风景,总伴有神奇的故事传说,龙门虎洞也不例外。

相传古时一龙一虎在长澳马尾岗近海岸嬉戏,忽然雷鸣电闪,惊涛骇浪,龙虎受惊,龙穿岬而出,出处成了“龙门”。虎钻崖遁去无踪,遁处成洞,留下此“龙门虎洞”胜迹。

定海的渔民中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龙虎洞,龙虎洞,面朝五虎,耳听更鼓,谁人得去,一世没苦。”龙虎洞内有一些题刻诗,字迹模糊不清。据说谁要是能够把洞内的字全部念完,就可以得到许多金银财宝。

那天,当我手脚并用爬上洞内一块巨石,起先只敢坐着,待缓一下神后盘起腿,慢慢闭上双眼,恍惚间进入冥想状态,犹如置身世外,飘然欲仙。只听脚下海水时而轻吻岩礁,不断缠绕,时而浪急滔涌,狂啸撕咬。海水反复向洞内涌来又退去,每一次退去,便在酝酿再一次的涨潮。

从巨石上慢慢地直起身子,环顾洞内,一种敬畏之情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双手合十。我在岩壁上搜寻那句千古偈语——“大潮淹字脚,小潮淹没它”,所述情景违反潮汐规律,令人称奇。它所要表达的意境究竟是什么呢?由于长年累月海浪的拍击,许多文字遗迹已漫漶难辨,我没有找到那段怪诞的摩崖石刻,它或会成为一个千古难解的谜。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