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特产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

广告位

在福州,线面被称为“太平面”“长寿面”“喜面”……福州人吃线面的习俗,从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不论是寻常日子、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线面、鸭蛋、老酒,组成的“豪华阵容”,陪伴着福州人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线面之于福州人,像是一根线,牵起福州人的一生。

大年初一、过生日、娶亲、出嫁、坐月子、远方亲友来访、家人远行出门……福州人吃碗线面,加两个与福州话“压乱”谐音的鸭蛋,寓意万事顺利、平安健康。

亲朋好友家中添丁,或者有老人过寿时,福州人便拎个红袋子,里面装上用红线捆扎好的线面和鸭蛋,上门庆贺为其祝福。

福州人煮线面,也有讲究。一碗地道的福州线面,在于“泡”。煮线面之前,要先炖好一锅高汤。鸡、鸭、上排、羊肉……都是福州人最爱的线面“伴侣”。有了高汤,线面就可以下锅了。将线面投入沸水中,再沸时捞起。最后,将线面泡入高汤中,淋点老酒,一碗温暖的线面大功告成。

然而,看似简单的线面,制作起来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费力气。

相传九天玄女为了给玉母娘娘贺寿,煞费苦心准备礼物,最后精制了细如丝、长如发的线面。于是,福州的制面人也就拜九天玄女为“制面始祖”,并在家中供奉神像。神像旁一般悬有对联,上联是“金梭玉帛”,下联是“牵丝如缕”,横批是“巧夺天工”。这个传说,也从一方面体现了线面的制作难度。

传统的福州线面制作考究,技艺精湛。线面需选用上等面粉为原料,佐以食盐、生油、薯粉等,掌握阴晴、气温、风力等,经和面、揉条、松条、串面、拉面、晾晒等多道工序,历经10多个小时制作而成。

线面漫长的制作过程,考验的是制面人的体力、经验和默契。制好的线面丝细如发,洁白若银,具有“易煮快熟,久煮不糊,柔韧滑润,嚼不粘牙”的特点。

福州后屿镇鼓二、鼓三村,以及闽侯关源里,曾是福州地区手工制作线面最集中的地方。鼎盛时期,家家户户都是制面好手,订单应接不暇。能订上这儿的线面,在老福州人口中成为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随着时间流走、城市变迁,手工制面人变得越来越少。唯一不变的,是福州人对线面的热爱,仍一代代地传承,从未动摇。

这一碗线面,是家的味道,乡的情愫。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