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蟳

广告位

吴安钦

钩蟳是渔家人的一项绝活。

年少时,我就到海边学钩蟳。

蟳,也就是青蟹,既能在海水里游动,更多的生活在礁石密布的洞穴里。

蟳与人一样有夜眠习惯。我们怕天一破晓它们便奔向海里,所以,凌晨五时许就要赶到它们的藏身地。我第一次来,没有经验,背着小竹篓,手握小铁钩,跟着人家身后亦步亦趋。殊不知技艺老练的钩蟳者最讨厌身后有人尾随。钩蟳与捡螺不一样。蟳不像螺坦然地坐在礁石上任你捉摸拿捏,它是灵动的爬速快的大动物,它能察觉四周动静,对人尤其警惕。一旦发现异常,它便飞一般逃进石洞躲起来,这时,任你怎么撬怎么敲,它都不理不睬。聪明的蟳有时还逗你玩,故意在洞口的沙石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吊你的胃口却半步不动。因此,钩蟳需要静悄悄地进行。

我的同学阿合是一个钩蟳高手。一次碰见他,我激动地喊了一声他的名字。他示意我不要作声。我们二人悄无声息地蹲在岩洞口的石头上,静静观察动静。大约两刻钟后,“沙沙沙”响声从洞里传出来。不一会,一只蟳大大咧咧地出来了。只见阿合手执的铁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蟳身刺去。他将钩到身前的蟳利索地踩在脚下。接着,从背后的竹篓口取出几根水草,从容地将蟳的两个大螯紧紧绑住。然后,他将八只脚依然狂奔乱舞的蟳提起来,睃了一眼后说:“还是一只红蟳呢。就这一只,够了。”

雌蟳体内有饱满红膏,分量重又值钱。他高兴地对我说:“你可以到前面寻蟳穴。钩蟳需要耐心,慢慢等。”我依他所言,飞步向前,不料空手回家,遭大人笑话。

好在暑假时间多,第二天凌晨,我又来到海边。当我守候第三个洞穴时,“沙沙沙”的响声突然传来,我按捺住兴奋,小心翼翼倚在一块大礁石边。动静渐渐大了,一看,一只大蟳到了洞口。这家伙比我反应快,眨眼间,它已经回头往洞内急速蹿去。我恨不得像孙悟空一样能把自己缩小身架或者隐身,钻进小洞,把它生擒。这时,我不再静候,而是缩身使劲往长而狭的岩穴里挤。屈身低头时,脚底下平整的沙子里一串晶莹的泡沫出现在我眼前。接着往里面细看,多彩泡沫前后的沙土上均有一串深浅不一的小窟窿。再瞅岩洞深处,五颜六色的气泡一路延伸,其旁也藏着爪痕。我断定,五彩气泡正是狡猾的蟳不经意间暴露的蛛丝马迹,我称这些气泡为“眼”。我想,此后我不必在洞口空等,找到“眼”就好了。

这天,我依然空手而归,但比钩到三只蟳还要开心。因为我发现了这个重要而宝贵的秘密。

又一日凌晨,我如赴约一般赶到海边。此刻,我胸有成竹地来到昨天发现秘密的那个岩洞口寻找蟳“眼”。很快,洞口处金黄色的沙土上有一行长长的气泡,其莹莹之光直向礁石下的滩涂延伸。气泡密密麻麻,正圆、椭圆、半圆,大小不一,亮度不匀,色彩各异。我猜测,这可能有多只蟳在此处出没,它们可能赶在天亮前出洞下海沐浴去了,或者已赶在上涨的潮汐前回窝了?反正我断定,这里一定有蟳了。

于是,我不再前行,找个地方坐下来,兴致勃勃欣赏凌晨渔家风光。当脚下响起“沙沙”声,一看,一只蟳优哉游哉地蹒跚而来。见此,我异常兴奋,连忙往身后摸索铁钩,却发现铁钩不见了。情急之下,赤手空拳向蟳扑去。这一扑惊吓了蟳,顿时,它跑速加快,可它还是被我捉住了。我本想用脚踩压它,然后找水草捆绑,但此刻我异常紧张,只好用双手紧紧捏住它的腹部,它十爪并用,狂踢乱舞。正当我想把它往竹篓口塞的时候,手被它的大螯咬住,而且越咬越紧。

我忍着疼痛,飞一般往家里赶。家人决定,这只难得的红蟳既不卖钱也不换粮,煮了它,吃了。

看着浑身满是膏的红蟳和色泽金黄的蟳汤,我想,这美味来之不易。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