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特产 挖蛏子

挖蛏子

广告位

刘建阳

我的家乡靠海,从老家二楼阳台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无垠的大海。童年时,家家户户靠海吃海,大人小孩会利用闲暇时间,到海里“讨生活”,抓一些“海货”,打打牙祭,改善生活。

母亲非常勤劳,她既是村里小学老师,还要照顾一家老小,教书、种地、养猪、起厝,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她也不让我们闲着,最经常让我们做的,是赶海挖蛏子。

海里出蛏子的时节,等潮退,我会约上三两伙伴,带上小桶和搪瓷脸盆碎片,向大海出发。

沿着海边走二三百米,有一方沙滩,刚退潮时,靠近海水的沙面还沾着水,沙滩上布满蜿蜒的水痕。蛏子都钻进沙里,沙面上留着一个个针眼大的小孔。我们几人踱着碎步,弯着腰,在沙滩上来来回回仔细地寻找。找到小孔,脸盆片就派上用场了,对准小孔开挖。蛏子会往深处逃,得赶紧挖,看到小孔喷出水柱,脸盆片随手一扔,伸手一刨,一个黄澄澄、喷着水花的蛏子就在手里了。这种蛏子的壳是深黄色,和常见青灰色壳的蛏子不同。

蛏子钻得深、跑得快,挖起来并不容易。一个下午,累得直不起腰,才能挖满一小桶。但小孩总是容易满足,看着小桶里蛏子挤得满满当当、壳挨着壳,从壳缝伸出的透明触须错落交织,像一幅让人眼花缭乱的抽象派绘画,心里乐开了花。

刚挖上来的蛏子,等吐完沙得赶紧下锅。当晚,用蒜末姜丝爆炒,不再加其他佐料,美味极了。夹起一枚,送入口中,海水的鲜甜,肉的弹嫩,蒜姜的辛香,配一口稀饭,简直是人间绝配。晚上,在院子里摆一张小方桌,一家人围坐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蛏子,白天的劳累立马烟消云散。

在暑假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到海里挖一小桶蛏子,爆炒蛏子成了一道必备的家常菜。现在想来,当时日子过得清苦,挖蛏子不仅能贴补家用,也养成我了吃苦耐劳的习惯。

如今,老家那片沙滩成了旅游点。每到夏天,会有大巴车载来外地游客,在沙滩上体验赶海抓螃蟹、挖花蛤的乐趣。望着沙滩上游人,我还会时常想起儿时挖蛏子的场景。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