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波
到云霄出差,刚坐下来,主人就招呼喝茶,一入口便觉得有点不同:原本该是铁观音当道的闽南地区,云霄人喝的竟然是浓墨重彩的武夷岩茶。我们很好奇。主人解释说,这样的茶有“泡水”,是有真材实料的茶水,待客才有诚意。
真材实料,是云霄人对饮食之道的基本要求。这里地处亚热带,万物生机勃勃,“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尽长春之果”,摆上餐桌的各种物产保持了最大程度的新鲜,味道当然不错。所以,云霄人在乐呵呵地自谦这里是“小地方”的同时,其实也不无骄傲地说,“在我们小地方,人们正过着诗一般的生活呢!”吃饱喝足,自然春暖花开、诗意盎然。
到云霄必吃的,一定是海鲜。汪曾祺就曾实地“打卡”,大快朵颐后,他说,“在云霄吃海鲜,难忘。”汪老是老饕,显然,真材实料的云霄海鲜让他记忆深刻。
云霄的海鲜胜在天然、新鲜,随便进一家店,基本都有好料。点菜的时候,你直接就是与冰柜里一排一排的鲜活食材对话,鱼虾蟹贝,就在眼前,想吃鱼就点鱼,想吃蚶就来点蚶,做法无非就那么几种,要么白灼,要么酱油水。厨师也无需准备太多花样,只要把握火候,那新鲜的味道胜过一切调味料的遮遮掩掩和涂脂抹粉,这就是“清水出芙蓉”。
正是因为对新鲜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要求,精于饮食之道的云霄人,对季节和物候非常的敏感。在合适的季节吃合适的东西,这是基本要求。他们知道,一年中二十四节气该吃啥,也知道哪个市场上送来的海鲜是最新鲜;他们知道,闽南俗话中的海鲜排行榜是“一鯃二红鯋,三鲳四马鲛,五鮸六加腊”;他们也知道,“正葱二韭,三杏四薤,五瓠六瓜”,蔬菜瓜果在哪个季节才是正当时令。在云霄人的心中,这些都是应该烂熟于心的顺口溜。
除了海鲜,云霄人对一切新鲜出炉的东西都充满热爱:别处的香肠大多是腊肠,风干熏干后是过年的佳肴,云霄的烟肠是蒸熟的,即可食用,当然也可以风干,不过也只要等个十天左右;别处的肉脯,大多烤得干干的,便于存放,云霄这边的焙肉,每一片都是薄薄的,吃起来明显还有水分的感觉,非常可口;别处的月饼,动辄就是放一个月,云霄的“保珍斋”糕饼只有15天,不宜远销,所以基本上,只能在漳州地界才吃得到。
当然,还有刚出炉的烧窑鸡。烧窑鸡有点类似叫花鸡,是云霄最有特色的美食之一,与水面并称在地必吃美食。
当地人说,最好吃的烧窑鸡要去将军山。我们自然不能免俗,更何况,这里还可以逛逛博物馆、陈政墓。山不高,但转悠一圈下来,也是需要耗费点体力的,农家乐附近就有当季的水果售卖,枇杷清甜,杨桃爽口。吃着水果,小憩一下,此刻,放空自己,静待美食上桌,顿觉人生美好。
半个小时后,一只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烧鸡便出窑上桌。鸡肉嫩滑,汁水丰盈,再喝上几杯枇杷酒。微醺下,童年的时光仿佛旧日重现,美食加美酒,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对月高歌。此时,有一句诗还挺应景: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得枇杷一树金。
在云霄,主人很乐意带你亲临各种食材的第一现场。仿佛有一点不鲜活,就会很失礼一样,将军山如此,红树林也是。
红树林在漳江出海口,这里又是一处美景加美食的好地方。我们站在出海口的海堤上,放眼远眺:白鹭于飞,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恍如漂浮的水上绿洲,在海风吹拂中,人人心旷神怡。
风景这边独好,美食也是这边独好。在这一片富饶的滩涂出产了许多列入国家地理标志的美食:竹塔泥蚶、东厦缢蛏、文蛤、锯缘青蟹、巴非蛤等等,一一端上我们的餐桌,新鲜无敌,吃得大家眉开眼笑,心花怒放。难怪汪老在云霄吃海鲜,喝热黄酒,会觉得“人生难得”,赞叹道:“这才叫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