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金水
入夏的福州,时常能看到天空流云奔涌,云团急匆匆飞快地由东向西奔腾,那就是台风云,预示台风即将来临。
台风,福州人俗称“风颱”(颱,同“台”),刮台风称“做风颱”。每年福州的夏天都会有数次风颱,有民间谚语:“六月风颱生九子,七月风颱没回南。”意思是说,若是六月开始有风颱,那么七月、八月将频发小风颱,有的只是“风颱尾抖了一抖”就结束了。一般做风颱都伴有暴雨,有经验的老人看得懂雨的方向,若是回南雨,便可断定风颱要结束了。可是七月的风颱没有回南雨的过程,风颱直扑内地,一路上在丘陵山地摩擦,渐渐被削弱,直至消失。
做风颱时,狂风肆虐,暴雨如注,那极具穿透力的呼啸声,在耳边一阵一阵地响起;被风刮得摇头晃脑的树枝,突然咔嚓得一声巨响,原来是树干断了;又听得轰隆一声,不知是哪家的窗框从高处摔在了地上……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街上早没了行人,只有由社区组织抗击台风的志愿者在辖区内日夜巡查、守护。
在我年少时代,酷热难耐的夏天,只能靠手摇扇子降温,人们都希望来一场风颱,降一降难耐的高温,但又担心风颱失控,造成巨大损失,真可谓又爱又恨。那个年代福州还没有摘掉“纸褙福州城”的帽子,木屋毗邻,不做风颱也岌岌可危,风颱来了更是担惊受怕。为了防风颱,许多人家给自己的房屋添加“辅助线”——用长长的圆木支撑倾斜的木屋,给自家的屋顶加砖块压瓦片,以防风颱将屋顶掀翻。
风颱来临前夕,居委会会派人沿着街区敲锣喊话,引导房屋不安全的居民转移到“锦顺商行”的红砖楼里。那时我少不更事,家长为风颱发愁,我倒是很兴奋,每次听到锣声,都会抱着卧具早早来到红砖楼的大厅占位置,在地板上铺上席子等待邻居小伙伴的到来。与其说是躲避风颱,不如说是给我们创造了昼夜聚在一块玩耍的机会。有的趴在窗台上,隔着玻璃看风雨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屡屡发出惊叹声;偶有小伙伴把纸飞机抛向空中,我们也会大声欢呼……风颱结束要回家了,我和小伙伴们还恋恋不舍。
风颱过后街道一片狼藉,低洼处发生内涝,到处可见树叶、树杈、窗框、碎玻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有福之州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厦矗立,人们很少再担心风颱危及房屋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