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其彬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雪满田。”夏日,白色的小花朵犹如满天繁星,散布在田间地角,山丘低岭,宅旁庭院。阵阵香气于日暮黄昏飘散,这是茉莉花开的时节。
茉莉一枝花,充满神奇与神秘。花不开不香,开久了也不香。当鲜花开放时,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清香,自古以来,就有“国色牡丹无香,天香茉莉无色”之说。
乌山是福州城区中一座名山。从乌山路拾级登山,榕树密匝,石道曲径,丛丛茉莉,花香缭绕。行程不远,便是“天香台”。宋代福州几任太守,身体力行,上山栽植茉莉。北宋庆历年间,蔡襄为福州郡守后,每年一次上山手植茉莉,并赋诗“团团末利丛,繁香暑中拆”。可见,那时乌山有成片茉莉,叶色翠绿,生长旺盛,是城中百姓理想的避暑之地。到北宋天佑年间,福州太守柯述游览乌山,喜见茉莉花开,触景生情,便在乌山南向望潮山的峰壁上,镌刻楷书“天香台”。后来同府为官的名士湛俞,也撰写对联一副:“茉莉晓迷琼径白;荔枝秋映绮筵红。”如今“天香台”周围的花圃里,山道旁,凉亭边,浓浓的榕荫,碧翠的茉莉,幽香浮动,很是应景。
每年的初夏,是茉莉花开之始。在一片片绿油油的花田中,柔嫩的枝条,开始长出一个个小米粒般的花蕾,两三天后,枝头就羞答答地挂满一朵朵白色的茉莉花,白得晶莹剔透,芳香淡雅。宋代江奎游览福州城,感慨万千,在诗中这样赞扬:“灵种传闻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把茉莉花比作“灵种”盛赞其身世不凡,不同于俗花野草,来暗示茉莉花历史源远。这两句意为,茉莉花原产于越南南部,不知因何人带上船,运到中国内地岭南(今广东福建一带)广为种植,香气浓郁,品种特色。而后两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江奎则直抒胸臆,饱含激情地说,如有那么一年,我若能参加编写花史,一定要把茉莉花列为人间第一香品,让人人皆知,名闻天下。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又到一年“三伏茉莉花最香”的时节。
这是一个花农最为忙碌的季节。在闽江岸上的那一垄垄依江而长的茉莉,叶子碧翠,人影晃动。采花女们头戴斗笠,头顶骄阳忙碌着。两只手把一朵朵饱满的花蕾采摘下来,放进身前的小篓,身手敏捷,动作熟练。
这是一个花香满城的季节。夏日的福州,空气中有着阵阵茉莉花香。走过千年的岁月,淡雅清芬的茉莉花,依然是福州人最爱的那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