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在福州繁华的街市上.以“闽都”命名的 楼馆店铺陆续出现,如耸立于古田路东段的高层旅馆,取名“闽都大厦”,而位于五一广场的商业城四楼上新辟的仿古店铺,也叫“闽都古街”。
福州为何称“都”呢?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固始人王审知,率领部队南下入闽,于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受后梁王朝封为“闽王”。建立了我 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闽王国”。因首都定于福州, 从此福州便有“闽都”之称。
此外,福州在我国历史上还曾两次被作为临时首都。一 次是宋代末年,即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了当时南宋政权的国都临安(今杭州),恭宗皇帝赵显及太后均被元 兵俘虏,其兄赵昰于5月1日在福州登基,称端宗皇帝。当 时的福州成为临时首都,改国号为“景炎”。但是,还不到 半年时间,元兵又从浙江向福州进军,10月攻破邵武城,经 南平而下,于11月逼近福州。当时闽府尹王刚中开城门投 降,端宗皇帝从海路逃往广东。这样,在福州建立的“景炎”国号前后不到三年便告灭亡。
福州第二次被临时定都是在明朝末年,即弘光元年 (1645年)5月。明朝的南都(今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 祖朱元璋的八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被奉监国,于是在 福州称帝,改纪元为“隆武”,这就是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同时改福州为“福京”,把福州的布政使官署作为皇帝行宫,并封一批文武官员要职,犹如京城规范。其中郑 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为“平虏侯”,赐其子郑成功为国姓 (朱)。但不久,郑芝龙叛变降清,形势逆转。仙霞岭重关 百里无一兵把守,隆武皇帝见势不妙,决定离开临时首都 福州,经南平转闽西入江西。第二年,清兵攻入闽北建宁县,并直驱南平,朱聿键皇帝仓促逃往长汀,这年8月 (1646年)他与爱妃曾氏皆被俘而死。